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的产前筛查方式: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NA产前筛查。科学研究发现孕妇外周血中存在胎儿游离DNA(cell-free fetal DNA,cff DNA)片段,通过富集这些片段进行检测分析用以筛查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即为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NA产前筛查。这是一种无创性检查,又称无创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简称NIPT)。本研究分析NIPT在用于高龄孕妇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产前筛查时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指标水平,以评估高龄孕妇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用该技术进行产前筛查与直接进行介入性产前诊断的差异。同时根据纳入研究的高龄孕妇的预产期年龄不同,将其进行分段对比,比较各个不同年龄段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的发生情况,并据此提出针对高龄孕妇优化的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方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间在济南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产检的11271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包括高龄孕妇和中孕期血清学产前筛查高风险孕妇,根据其知情同意选择NIPT或羊水产前诊断,分为四组:A组为高龄孕妇但知情同意选择先行NIPT者;B组为血清学产前筛查高风险孕妇知情同意选择先行NIPT者;C组为高龄孕妇直接行羊水产前诊断者;D组为血清学产前筛查高风险直接行羊水产前诊断者。并对她们完成妊娠结局随访。其中进行了羊水产前诊断的孕妇,以胎儿核型分析结果作为诊断标准;而NIPT检测结果为低风险的孕妇,采用随访的形式,以新生儿结局作为评价标准。采用SPSS(22.0版)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NIPT应用于不同年龄孕妇的效率和高龄孕妇不同年龄段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的发生率。结果:①纳入研究的高龄孕妇分娩时年龄在35?50岁之间,平均为39.48±3.83岁。行NIPT检测时孕周在孕12?30周之间,平均为16.18± 1.05周。②A组共计纳入研究对象为5050例,NIPT检测阳性人数为107人,阳性率为2.11%。其中89例孕妇选择进一步侵入性产前诊断,结果显示:T21患者为29例,T18患者为13例,T13患者为2例,性染色体异常为6例,还有7例为其他染色体异常。其余未行侵入性产前诊断的18例孕妇中13例选择终止妊娠,但引产儿均未行进一步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染色体异常;失访2例;其余3例均已分娩,电话随访得知新生儿外观均尚未见有明显的异常情况。③B组1631名孕妇中NIPT阳性孕妇共计16例,阳性率为0.98%,其中15例孕妇选择再行侵入性产前诊断。结果显示:T21为4例,T18为0例,T13为1例,性染色体异常为2例,T20为1例,其他7例孕妇检测结果均正常。另1例行NIPT检测结果为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孕妇,在妊娠中期胎死宫内,引产,未检查引产胎儿染色体。④C组直接行侵入性产前诊断1401例纳入研究的孕妇中,阳性共计为33例,阳性率为2.36%。其中T21为17例,T18为7例,T13为0例,性染色体异常3例,其他染色体异常共6例。染色体多态性结果未计入阳性结果中。⑤D组3189例纳入研究孕妇中,经产前诊断确诊为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的孕妇共计为41例,阳性率约为1.29%。其中21-三体、18-三体、13-三体孕妇共计为25例;还有其他16例孕妇检测结果为性染色体异常、染色体嵌合体、基因片段微缺失或微重复综合征。⑥A组与C组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检出率无明显的差异性(P>0.05),而B组和D组的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检出率也基本接近,(P>0.05),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⑦NIPT在用于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产前筛查时,对于不同的染色体异常诊断符合率明显不同,其中以21-三体的诊断符合率最高,可达到94.29%,而对于其他染色体异常的诊断符合率最低,仅为19.51%。⑧本次研究根据A、C两组入组孕妇的预产期年龄的不同,对比各个不同年龄段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的发生情况,将其进行分段比较,根据统计分析结果提出针对不同年龄段高龄孕妇的优化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方案。结论及意义: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NA产前筛查技术在用于高龄孕妇产前筛查时检测效果较为理想,适宜用于高龄孕妇胎儿非整倍体的筛查工作。对于年龄不超过41岁,且未合并其余明确的介入性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可将NIPT作为胎儿常见染色体非整倍筛查的首选方案,根据NIPT结果再酌情行产前诊断,以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而对于预产年龄超过41岁的孕妇,则仍建议其直接选择介入性产前诊断,以减少漏筛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