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过程与结果的统一。这就意味着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要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果,而且也要研究如何“化”以及这些“中国化”的东西如何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得到检验和证实的问题。然而,在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中,大部分都是对“化”的结果进行的研究,对“化”的过程的考察则是当前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如果不是站在事后诸葛的角度,而是站在理论形成发展的过程的逻辑视角来观察和审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我们看到的将是它所呈现出来的一个鲜活的图景。
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例,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创新。全国改革的实践探索和经济特区的试验为这一理论的提出提供了实践依据和宝贵经验。而深圳经济特区的设立,出自于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试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因此,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观察深圳试验,就是从一个微观的角度来观察中国如何从计划经济一步一步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解读深圳试验,就是解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生成的内在逻辑。
鉴于此,本文以1979-1992年深圳经济特区试验市场经济的一段历史为背景,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等方法,梳理深圳市场经济试验依以行进的路径,廓清蕴含在深圳试验历史事实中的逻辑关系,以揭示出市场经济生长的内在逻辑,旨在认识和理解中国是如何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在特区试验过程中是如何构想和实现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模式的,最终目的是探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机理。
本文共有八章,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部分即第二章,提出了本文的逻辑分析框架。本章在梳理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关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关理论,展示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从不相容到相容的演进历程。提出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的必要性及本文的研究视角。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逻辑分析框架,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第二部分即第三章至第七章,这是本文的研究主体,依循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深圳试验过程、深圳试验经验的理论升华的思路展开论述,展示了一个完整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第三章重点分析了深圳经济特区,作为全国渐进式改革的一个起点,其建立的逻辑理路,以及特区市场经济试验的初始条件。第四章对深圳市场经济试验环节之一宏观管理体制改革进行研究。本章在分析深圳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运行机理(目标、基础、动力、前提)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深圳的基建、计划、价格、土地、外汇、劳动用工和分配等各项具体管理体制以及蛇口工业区管理体制的改革。第五章对深圳市场经济试验环节之二市场微观主体进行研究。本章对深圳市场主体的演进脉络进行了梳理。深圳市场主体主要有两类,一是在开放过程中出现的外资企业,二是将国有企业培育成市场主体。在深圳,外资企业的发展与国有企业成为市场主体是两个并行且相互影响的过程。第六章对深圳市场经济试验环节之三市场体系进行研究。在对深圳经济特区市场体系发育的一般因素和独特因素进行考察的基础上,着力分析深圳的商品市场(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劳动力市场、土地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形成。第七章分析了深圳试验经验的理论升华。本章通过对全国与深圳市场化改革历程的回顾与比较,证明了深圳在全国改革开放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特区在各项试验后所取得的经验和效果,以及这些经验的理论升华即对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的意义。
第三部分即第八章,是对全文的总结。透过前文对深圳市场经济试验的过程分析,本章试图总结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生成过程也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规律。
本文在研究上述内容过程中,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
第一,本文选择了一种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视角。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力图跳出理论的、结果的、宏观的分析之束缚,将注意力转向实践的微观的过程的分析,通过解剖麻雀的方式,探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这个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生成的内在逻辑,以期通过这样一个微观、动态的过程展示来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规律、充分领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内在性和有机性。
第二,本文在研究深圳市场经济试验时使用了部分新资料。本文在写作中,查阅了1979年至1991年间与深圳改革试验有关的中央和地方领导人讲话、文件、会议纪要、规章条例、回忆录等。除此之外,写作期间,笔者多次到深圳及其周边城市进行原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获得了一些有价值的资料和数据。这些资料的使用,既丰富了文章内容,也为本文做出准确判断提供了有力证据。
第三,本文在研究深圳市场经济试验时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主要包括:
当在探讨深圳市场经济试验的初始条件时,本文提出这种初始条件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及其实践创新,深圳获得改革的权力和支持,面对“左”的“围剿”时深圳选择的是先做不说与不搞争论,岭南文化的历史延续。
在探讨深圳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运行机理时,本文提出深圳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为了实现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改革的基础是不断扩大的经济管理权限,改革的动力是享有财政外汇优惠,改革的前提是行政体制改革。
在探讨深圳经济特区市场体系的发育时,本文认为除了宏观管理体制改革(尤其是价格管理体制改革)和市场主体的推动之外,还有一些独特的推动因素,表现在:工业化的推动,工业的发展直接改变了市场结构,对市场体系的发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外向型经济的推动,特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与对外贸易的扩大会内化为特区商品流通的扩大和市场关系的生长,从而推动了特区市场体系的发育。
第四,本文在考察深圳市场主体形成时梳理出了新的演变脉络。一条脉络是围绕外资企业展开。外资企业作为新的市场主体,经历了从“三来一补”企业占主体,到“三来一补”企业逐渐演变为“三资”企业,再发展到“三资”企业占主体的发展历程,外资企业市场主体作用日益突出。另一条脉络是围绕国有企业展开。国有企业走向市场、成为市场主体表现为在外资企业的催化和拉动作用下,国有企业自身企业制度变迁的过程。两条脉络清晰勾勒出了深圳市场主体的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