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一个三维海洋模式THCM(Thermohaline Circulation Model),使用条件非线性最优扰动(CNOP)方法,计算了非线性模式中能够导致10年之后北大西洋经圈翻转环流(AMOC)强度呈现最强变化的初始温度和盐度扰动,并分析了扰动发展的机制。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
首先基于一种理想的模式设置,在温盐方程的上边界均取通量边界条件时,计算了CNOP型最优初始海表盐度(SSS)和SST扰动,这两类扰动均对应较强的经向梯度和较弱的纬向梯度,主要信号位于海盆的西北侧。两种扰动的非线性发展可以导致AMOC在约10年之后出现较强变化,最强可使AMOC减弱3.6Sv(占基态的22.7%),然后导致一个周期为52年的多年代际振荡。AMOC对扰动的响应涉及扰动的非正规(non-normal)和非线性增长机制。非正规机制主要是指(6)ρ’/(6)y、(6)ρ’/(6)x、MOC’与ZOC’四者之间的相互作用;非线性增长机制涉及对流的非线性过程、v(6)ρ’/(6)y、u(6)ρ’/(6)x的作用。另外,文中对比了CNOP型和线性奇异向量(LSV)型最优初始SSS扰动的结构及其非线性发展的特征,发现两种扰动的结构存在明显的差别,同时CNOP型扰动使10年之后的AMOC强度更弱,进而导致更强的多年代际振荡。
在混合边界条件下,分别计算了CNOP型和局地CNOP型最优初始SSS扰动。相比于局地CNOP型扰动,CNOP型扰动可以在10年之后导致更强的变化,说明AMOC对CNOP型扰动相对敏感。通过分析AMOC对扰动响应的时间尺度(恢复时间)发现,随着扰动约束半径的增大,局地CNOP型扰动的恢复时间存在饱和现象。这种现象可以用非线性平流反馈机制予以解释。
本文也计算了最优初始全场温度和盐度扰动,其主要信号均位于海盆的西北侧中层(-1500m至-3000m)。全场温盐扰动也可以导致较强的多年代际变化,因此在进行AMOC年代际尺度的预报时,初始条件中海表以下的温盐变化是不能被忽略的。
其次,分析了几种因素对AMOC平衡态、最优初始SSS扰动的结构、AMOC多年代际振荡模态的周期、衰减率和振幅的影响,发现a)加入风应力、使用非线性的状态方程、采用较为合理的地形描述均会使AMOC显著增强;b)减小水平摩擦系数会使最优初始SSS扰动呈现东西偶极子的结构,关闭对流调整会使最优扰动的结构比较复杂,而只加入海陆边界会使最优扰动的主要信号集中在海盆的东北侧,除此之外,其他的因素不会影响最优初始SSS扰动的结构;c)缩小水平摩擦系数使周期延长至62年,使用非线性状态方程、使用海陆边界会使周期缩短;d)使用非线性的状态方程和海陆边界会使扰动的衰减速率加快;e)减小水平摩擦系数、关闭对流过程可以使多年代际振荡的振幅明显增大,而考虑海陆边界和海底地形、减小水平扩散系数、使用非线性的状态方程则会显著的减弱AMOC振荡的振幅。
最后,在综合考虑了以上各因素之后,基于一个相对复杂的模式设置,计算了CNOP型最优初始SSS(SST)扰动和全场盐度(温度)扰动,并分析了它们的非线性发展导致的AMOC多年代际变化。CNOP型最优初始SSS(SST)扰动的主要信号均集中在海盆西北侧,格陵兰岛西南经拉布拉多海至北美洲的东海岸;而最优初始全场盐度(温度)扰动的结构依然是位于海盆西北侧海表以下,约-1000m至-3000m之间。最优初始SSS(SST)扰动可使AMOC在约10年之后衰减2.5Sv(1.5Sv),而最优初始全场盐度(温度)扰动可导致AMOC衰减4Sv(1.5Sv)。AMOC对扰动的响应依然可以归因于扰动的非正规(non-normal)和非线性增长,但此时扰动的非线性增长主要来自于对流的非线性过程和w(6)ρ’/(6)z的贡献。另外,通过对比CNOP型和LSV型的最优初始温盐扰动可以发现,二者结构虽然类似,但是存在显著区别。在非线性模式中,CNOP型扰动总会导致更强的多年代际振荡,这说明在此类研究中,CNOP方法是一种更加有效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