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飞越了疯人院?——《飞越疯人院》的福柯式解读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iwenr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表于一九六二年的《飞越疯人院》是肯·凯西的首部小说,也是其杰出的代表作。本文试图利用福柯关于疯癫与监狱的相关理论来分析小说中疯人院的运行,以此揭示社会的规训本质,并探讨“谁飞越了疯人院”这一命题。   本文首先分析了小说中的疯人院病房里的病人,通过对他们言行举止的观察,发现所谓的“疯子”其实并非真正医学上的精神病人。他们因异于社会的规范而被冠以疯子的称谓,并加以排斥与隔离。然后,本文对小说中病房的各种治疗手段进行了分析。病房里的恢复治疗实则监狱式的规训手段,旨在制造同一的机器、驯顺的身体。这种非人性的治疗与管理,必然会引起“病人”的反抗与斗争。最后,本文指出斗争的结果并非如书名所寓意的“飞越疯人院”,而是无人飞越了疯人院。在福柯看来,整个社会机体是一个巨大的、连续的监狱网。这个监狱网包容了遍及整个社会的所有规训机制,学校、医院、工厂等机构无不具有规训的本质。“病人们”飞越了一个疯人院,却飞进了另一个疯人院。   从福柯关于疯癫与监狱的相关理论的角度解读《飞越疯人院》不仅为该小说的研究扩展了一个新的视野,同时也是理解福柯理论的契机。二者主题的惊人相似性为福柯的哲学文本提供了一个形象的文学文本的阐释。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为延续和完善此前蚊虫驱避化合物与引诱物之间的缔合作用。本文借助Gaussian、Ampac和Codessa软件研究了43个酰胺类蚊虫驱避化合物与蚊虫引诱物CO_2之间的双分子缔合作用及其
本文基于对迈克尔·坎宁安的《时时刻刻》这部作品的文本分析,对作品中三位女性人物自我身份的建构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三位女性人物从身处自我的困境,到对自我身份建构的探索,
这项人种志研究批判性地探究了我们习以为常的学校纪律以及学校规训的权力机制对学生主体性地位构建的影响。借鉴福柯圆形监狱、权力/知识、规训、驯服的肉体和主体性等观点,
由于仪表内耗功率不为零所产生的误差称为方法误差.用电流表、电压表测量电流、电压时存在方法误差.方法误差的大小与电流表、电压表内阻有关.适当选择仪表内阻减小方法误差.
约翰·邓恩(John Donne)被誉为17世纪英国玄学诗派的鼻祖。他的诗作充满了玄奇夸张、富有独创性的意象,展现了绚丽多姿的诗歌形式和富于变化的节奏、格律,揭示了复杂、深邃的
《所罗门之歌》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199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第三部小说,也是唯一一部以男性为主人公的小说。通过小说展现了莫里森对当代黑人的忧虑:作为他者的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上海市聋哑青年技术学校党章学习小组近日开学。学校党支部对学员们入党的积极性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学校开展党章学习活动进行了动员。党支部要求入党积极分子不仅要有高度的
俄罗斯文学素有描写、颂扬女性的传统,优秀的文学大师们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光辉的女性形象,构成了俄罗斯文学中的女性画廊。拉斯普京继承了这一传统,她笔下的女性形象除了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