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50年代,在新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农民在党支部书记陈永贵等人的带领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通过艰苦劳动改造农田、修建梯田、兴修水利等工程,发展了农业生产,使大寨的耕地面积、粮食产量都有了极大的提高,十年的时间,他们把农地都建成为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梁田,粮食亩产由1952年的237斤增加到1962年的774斤,高出全县平均产量530多斤,一亩地等于别人的三亩半地,这是大寨农民创造的奇迹。从1952年到1963年的11年中,大寨向国家共上交了 175.8万斤粮食,为我国工业化做了自己的独特贡献,并由此产生了大寨精神。大寨村和陈永贵的事迹得到了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自1964年起,倡导在全国兴起农业学大寨运动,在此后长达十多年的时间里,大寨引领了我国农村建设的发展。本文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实事求是的态度,通过梳理农业学大寨运动的历史进程,分析其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分析了陈永贵与农业学大寨运动的关系;以及陈永贵的人生变化发展阶段对劳模提拔任职现象做了较为深刻的思考,总结党的干部选拔制度的历史经验,深化了党史人物研究的内容。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论述了陈永贵与大寨精神的关系,陈永贵率领大寨人创造了大寨精神,大寨精神造就了劳动模范陈永贵;第二章梳理了农业学大寨运动的发展历程,并对农业学大寨运动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做了评述;第三章论述了陈永贵与农业学大寨运动的关系,农业学大寨运动的实质是学习陈永贵等人创造的大寨精神;农业学大寨运动造就了陈永贵辉煌的政治生涯,同时在陈永贵的领导下也强化了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教条化和"左"倾化;最后从三个方面对劳模提拔任职现象做了思考,干部选拔应放宽视野,劳模提拔任职应因人而异,对劳模应政治上爱护,生活上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