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森林湿地植被恢复与构建适生树种筛选研究——以安徽升金湖湿地为例

来源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lang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安徽升金湖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植被类型和土壤理化性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在升金湖水陆(山→湖)过渡区三个不同地下水位梯度区,选择种植8种本土树种和7种外来树种的多树种耐水湿栽培比较实验,研究筛选出了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垂柳(Salix babylonica)、金丝垂柳(Salix×aureo-pendula)、中山杉(Ascendens×mucronatum)、美洲黑杨(Populus deltoids)、池杉(Taxodium asendens)和落羽杉(T. distichum)这7种木本植物为升金湖地区淡水森林湿地植被恢复与构建的适生树种,并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淡水森林湿地植被恢复与构建的树种选择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升金湖自然保护区草本植物种类丰富,有湿地草本种子植物59科173属275种,蕨类植物13科13属15种。该植物区系起源古老、复杂多样,地理成分复杂,过渡性明显,主要以泛热带分布成分为主,温带分布次之,为热带向温带过渡地区,明显具有热带、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多重性质,但以亚热带性质为主。植被群落生境复杂,湿地植被类型多样(共划分为2个植被型,4个植被亚型,12个群系),物种多样性指数较高。实验区周边森林群落类型主要有马尾松林和马尾松—枫香—青冈栎林,其中枫香为群落灌木层或亚乔木层中的优势种,是林下主要的自然更新树种。  2)实验区土壤在靠近山缘的低(L)地下水位梯度区为壤土,土质坚硬;中(M)、高(H)地下水位梯度区为粘壤土,质地较为粘重。低(L)、中(M)、高(H)三个不同水位梯度区土壤的含水量均较高,并随着地下水位的增高迅速增加;土壤容重大,除0-10cm土壤层外,其它各层均在1.3g/cm3以上,土壤紧实,密度值随地下水位的增高而降低;土壤非毛管孔隙度低,通气透水性差,不利于植物根系扎入;毛管孔隙度占土壤总孔隙度的94.54%,表明土壤的蓄水供水性较强;中(M)、高(H)地下水位梯度区的土壤总孔隙度显著高于低(L)地下水位梯度区的土壤,并基本能达到作物生长的要求。土壤的pH值呈弱酸性,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与耕地、水稻土等其它类型土壤相比,较为适宜,均能满足一般树种的生长需求。因而,在树种的选择上主要考虑该地区土壤的含水量、通气透水性等物理性质。  3)在适生树种筛选上,8种本土树种在种植14个月后的成活率分别为枫香(99.0%)、垂柳(98.3%)、金丝垂柳(91.3%)、中山杉(51.2%)、乌桕(50.0%)、水杉(7.3%)、江南桤木(4.0%)和枫杨(1.8%);7种外来树种在种植14个月后的成活率分别为美洲黑杨(79.7%)、池杉(72.4%)、彩叶桤柳(56.8%)、日本甜柿(55.6%)、落羽杉(34.6%)、美国山核桃(15.8%)和水紫树(6.3%)。这表明枫香、垂柳、金丝垂柳、美洲黑杨和池杉的成活率较高,适应性强,耐水性较强;水杉、江南桤木、枫杨和水紫树的成活率低,适应性弱,耐水性弱。  4)从淹水成活率与淹水深度和持续淹水天数之间的关系来看。在本土树种中,枫香、垂柳在平均淹水深度为80cm左右,持续淹水86d左右,淹水成活率皆为100%;金丝垂柳在平均淹水深度51.3cm,持续淹水64d左右,淹水成活率为100%;中山杉在平均淹水深度达苗高1/2(51.3cm),持续淹水64d左右,淹水成活率为95.8%;水杉、江南桤木和枫杨的成活率低,耐水性差,不适宜在升金湖季节性水淹的湿地种植。在外来树种中,美洲黑杨在平均淹水深度为67.2cm,持续淹水85d,淹水成活率为100.0%,在平均淹水深度为83.3cm,持续淹水87d,淹水成活率为83.3%,但美洲黑杨经长时间持续淹水后,对退水后的寒冷干旱环境适应性较差;池杉在平均淹水深度为65.9cm,持续淹水84d,淹水成活率为100%,但在90cm以上的平均淹水深度下,成活率随着淹水天数的增加而持续降低,可能与土壤粘性较重有关;落羽杉在平均淹水深度70.7cm下(为平均苗高的1/2),持续淹水85d,淹水成活率为70.6%,在淹水深度达107.8cm下(为平均苗高的2/3),能耐30d左右的持续淹水,淹水成活率为87.1%;彩叶杞柳的耐水淹性较差,在平均淹水深度为52.9cm下,耐30d左右的持续淹水。
其他文献
牵引供电系统是高速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速动车组的动力来源。仿真模拟是研究牵引供电系统的重要手段。在RTDS仿真平台上建立牵引供电系统模型可以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闭环测试,分析保护装置误动和拒动原因,有利于保护装置的保护原理和算法的改进和完善,缩短保护装置的研发周期。本文围绕高速铁路的牵引供电系统,以AT供电方式下的牵引供电系统为研究对象,在牵引网等值简化模型—6导体等值模型的基础上,利用RTDS
提高电力变压器尤其是运行20年以上变压器的安全运行水平,已经成为电力行业和相关研究部门的关注热点和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基于时域介电响应原理的回复电压法(RVM)和极化去极化电流法(PDC)具有操作简单、测量便捷省时、携带绝缘信息丰富等特点,逐渐应用于变压器油纸绝缘状态评估领域。然而,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时域介电响应的研究仅限于应用单一的时域介电响应测量技术评估绝缘纸板水分含量和绝缘油电导率,在综合
本文所研究的双向DC/AC变流器控制策略来源于课题——中英合作零碳建筑混合供电系统研究。在该研究项目中,采用交直流混合供电系统,直流母线额定电压为400V,交流母线电压为家庭用户的AC220V。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与传统配电网相比,微电网内多种微源相互影响,同时又存在低惯量特征,更容易发生振荡失稳。双向DC/AC变流器作为连接交流子微网和直流子微网重要装置,它的控制策略是影响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稳定性的重
学位
随着电网的改造升级以及分布式发电的发展,具有美化城市市容,优化分布式线路布局等优点的电力电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原有的架空线路基础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线缆混合线路。发展一种适合多端高压直流混合输电线路的故障保护与定位方法对于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研究了感性终端对于行波暂态特性的影响,并基于该特性提出了一种多端输电线路的故障保护方法。该方法利用区内外电压行波暂态能量的差异作为
本文设计的测控装置是通过对国内外测控装置做了深入的调研,采用先进的硬件和软件平台,面向变电站的间隔设计的,适用于对电厂和变电站的一、二次设备进行实时、全面的监测和控制。具备基本四遥功能,同时可完成电度计量、断路器的检同期或检无压以及简单故障录波等功能,装置的具备IEC61850网络通信功能,自我诊断及故障报警和报警指示功能,具备IRIG-B格式对钟功能。硬件平台采用飞思卡尔的高性能的嵌入式32位冷
提高馈线自动化对于城市配网的供电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较为成熟的技术分为集中式和分散式两种。集中式是基于计算机通信网络和馈线终端模块相互配合,在配网线路故障时,各个馈线终端模块将此时自己采集到的信息上传到配网自动化中心的主站计算机,该计算机通过自己预先设定的逻辑,做出故障区间的判断,然后主站发遥控命令操作馈线故障区域的开关对故障进行隔离,这样不仅故障处理时间较长,而且依赖于通信网络。分散式是基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