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殊的新闻活动--新闻理念、报刊实践、新闻团体建设研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we12345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11年1月30日,辛亥革命爆发,它结束了2000年的帝制,赶跑了皇帝,建立了共和,孙中山等先行者渴望以暴力手段打碎一个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中国,但是当武昌起义爆发,特别是当清政府阵前换将,起用袁世凯执掌朝政,南北对峙一下子由满汉之间的种族冲突变成了汉人之间的对决,孙中山多年来倡导的民主革命立刻失去合法性和正当性,袁世凯最终窃取了辛亥革命胜利的果实。中国历史无奈地步入军阀割据的混乱岁月。本文的研究对象——袁殊就是出生在这样的大环境里。   袁殊的一生是富有传奇色彩的,朱德夸他是“我党情报工作战线不可多得的人才。”然而“谍报”生涯并不是袁殊传奇人生的唯一闪光点,他还曾是一名非常出色的新闻从业人员。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他就活跃在上海的新闻界,在报刊实践、新闻理论研究等方面都颇有建树,二十岁时即创刊《文艺新闻》;著有《学校新闻讲话》、《记者道》、《法制新闻论》、《现代新闻学》等新闻学理论著作。本文以袁殊为研究对象,将袁殊的新闻活动、理念,袁殊的《文艺新闻》实践、袁殊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新闻团体建设关系做为论文的主要部分进行详细论述。通过对袁殊的《文艺新闻》实践、新闻学著作等原始资料的分析,力求站在文本考察的基础之上,借助社会学、新闻传播学的相关理论视角,完成对袁殊新闻活动的系统分析。   第一章主要梳理袁殊的新闻活动,按照时间的顺序划分为三个节点,即专职报人——青年袁殊职业意向的转变,以“报人”身份作掩护——抗战时期袁殊利用敌伪报刊为中共服务,自由撰稿人——建国以后袁殊的新闻活动;袁殊的新闻理念:从“新闻”到“Journalism”的集纳之道,“新兴阶级”的新闻学理论,袁殊从新闻学角度对“报告文学”的界定;袁殊特殊身份对其新闻活动的影响等。   第二章重点研究袁殊主持的《文艺新闻》的刊物创办背景、刊物定位:不拘守于某一主义;不依附于某一种的集团;不专为任何的个人或流派;不专为有特定作用的任何现象;凡属于大众的,为大众所需要的,有文艺新闻价值的一切,皆为文艺新闻工作的对象。文化的主人是大众,文艺新闻的主人亦是大众。《文艺新闻》的新闻报道、言论的特点:内容纯净,具有强烈的文化专业色彩,言论是犀利的,针砭时弊的,刊物的思想是爱国、民主、进步的;《文艺新闻》产生的社会影响,普通大众获取信息的媒介平台,言论自由的媒介公共领域,改变上海新闻界“腐败落后”的利器。   第三章探析袁殊对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上海新闻界四大新闻团体(中国新闻学研究会、左翼记者联盟、记者座谈、中国青年记者协会)的贡献,以及袁殊如何发挥自身卓尔超群的交际魅力,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团结了一批进步的新闻记者,为当代新闻理念研究、新闻实践做出了贡献。   最后结语部分对全文做宏观归纳,总结了袁殊的谍报生涯、袁殊的新闻经历、建国后,受“潘汉年”案的牵涉,袁殊受到的不公正待遇等,并予以评价。袁殊的一生是富有传奇色彩的,也是跌宕起伏的,他曾是有抱负的爱国青年,渴望在新闻界建功立业。但是,为了中共的情报工作,他牺牲了自己的事业,还一度沦为“汉奸卖国罪”。并因此在建国后被打成右派,深陷监狱20多年,直到1982年才得到平反。
其他文献
[目的]对体重指数未达标学生进行营养干预,以改善体重指数和提高身体素质。[方法]对某专科学校487名体重指数未达标的学生进行营养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后进行体格测量和营养知
一、主次梁框架结构施工问题在有主次梁的框架结构施工中,一般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按图绑扎钢筋,在主次梁的节点处主次梁钢筋及板的盖筋纵横重叠,按混凝土现浇板面的设计标高
“三农”问题关系着我国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媒体对“三农”的全面关注对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国家政策对“三农”的日益重视和社会的快
期刊
从广州城市文化、中西建筑文化的融合等方面简述广州歌剧院设计的地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之路,并从建筑形象与空间的艺术性和自然性的表达,来阐述扎哈·哈迪德创新的建筑设
山西大剧院位于太原长风文化商务区文化绿岛中央,它的一侧是汾河及绿岛公园,另一侧是市政府广场,是东西向城市主轴线上唯一的建筑物.它既应是视觉的焦点又必须是通透的,使景
徐州市贾汪区自2008年实施“突破城建”战略以来,建筑工程数量明显增加,同时涌现了一大批体现“高、大、难、新”特点的建设项目.该区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管
自1999年我国实行高校扩招政策以来,女研究生人数大幅递增,受到的关注也越来越多。网络媒体作为新兴的传播媒介,对女研究的报道更为频繁和广泛。因此,研究网络新闻报道塑造了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