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充足的现金流是保证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石,而除了依赖于企业自身的经营活动对现金流进行补充,更主要的渠道还是外部融资提供的资金支持。银行作为我国企业最重要的外部融资渠道之一,以国有银行为主导的银行体系使得资金无法得到有效配置,除了带有一定的政治性主次从序的色彩外,政策倾斜和地区差异等导致的信贷配置不均衡使得我国上市企业融资渠道受限、融资成本高昂,从而面临着比较严重的融资约束问题。近年来随着对民营资本的逐步放开,银行业中涌现了大量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民营银行等不同类型的银行,并且规模在不断扩大,银行竞争结构不断得到改善,市场竞争逐步加剧。在争夺客户和利润空间减小的压力下,银行对于企业信贷的要求有所变化,从而影响企业获得的贷款规模和融资成本。从理论上来说,这种影响目前存在两种主流观点:第一,“市场力量假说”认为银行竞争程度提高能够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第二,“信息假说”认为垄断性的银行竞争结构能够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问题。那么在我国特殊的经济和金融环境下,哪种假说更加符合我国现实情况?银行竞争又是通过什么机制对企业融资约束问题造成影响?这种作用是否会受到企业异质性的影响?同时,考虑到企业持有资金的变化会对其投资行为产生影响,本文进一步分析了银行竞争结构的变化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面临不同融资约束程度的企业之间的差异。本文以2006-201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首先采用现金-现金流敏感性模型研究了银行竞争与企业融资约束之间的关系,发现银行竞争的提高有助于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问题,说明“市场力量假说”在我国的银企关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具体表现为:(1)银行竞争的提高对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融资约束问题均有缓解作用,并且这种作用对于民营企业更为显著;(2)银行竞争的提高能够显著缓解非产业政策支持企业的融资约束问题,而对政策支持企业的缓解作用并不明显;(3)西部地区银行竞争度的提高有助于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问题,东部地区的企业在银行垄断较高的情况下面临的融资约束问题反而更小,而中部地区的这种影响关系并不明显;(4)我国银行竞争的提高主要通过增加贷款规模、加强对企业信息披露的要求来为融资约束企业纾困,而通过降低贷款利率的机制并不存在,反而可能会提高企业的贷款利率。进一步的,在探究银行竞争对于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中,本文构建了衡量企业融资约束程度的指标SA指数,并据以将样本企业划分为高融资约束组和低融资约束组,实证分析了企业在面临不同融资约束程度的情况下,银行竞争的提高对其投资效率的影响。具体而言,本文首先基于现金持有的增加能够提高企业价值的结论,验证了这种强化效应对于高融资约束企业来说更加明显,从而高融资约束企业持有现金资产进行投资的效率更高;其次在银行竞争提高缓解企业融资约束问题的结论之上,经过进一步研究发现,银行竞争的提高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投资效率水平,并且这种积极作用对于面临高融资约束问题的企业更加显著。在稳健性检验中,本文通过替换银行竞争度的衡量指标、替换融资约束衡量指标以及引入工具变量三种方法进行了稳健性分析,实证结果同样支持本文的主要结论。本文从融资渠道的角度为缓解我国上市企业的融资约束问题提供了思路,并通过机制分析说明了我国需要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此外,本文从宏观层面上为提高企业投资效率提供了另一条解决途径,对完善我国金融市场结构、加速我国银行业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