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2’-羟基苯基)苯并噻唑(HBT)类荧光分子因其独特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xcited-state intramolecular proton transfer,ESIPT)效应被广泛地研究,ESIPT效应的发现推动了发光材料的发展,而超分子作用是构筑新型发光材料的主要方法之一。环糊精(Cyclodextrins,CD)常作为主体,通过对荧光客体分子的选择性包合识别构筑超分子结构。本论文通过设计合成具有ESIPT效应的荧光分子(命名为HBT-11),研究其特殊的荧光性质,并引入α-环糊精(α-CD)和β-环糊精(β-CD)与HBT-11分子进行超分子作用,探索α-CD和β-CD分别对其荧光性质的影响以及相互间超分子作用的机理,为定向调控HBT类分子荧光发射提供了研究思路。主要研究内容为:结合HBT类衍生物具有的ESIPT特性及荧光性能,通过引入亲水基团,合成一种两亲性荧光分子HBT-11。研究发现该分子在水溶液中的荧光具有浓度依赖性,在临界胶束浓度(CMC)以下,位于385和446 nm处,发射出两个较弱的荧光峰,分别对应于烯醇式和酮式异构体的荧光发射波长。通过与α-CD和β-CD的超分子作用可以定向调控HBT-11的两个异构体荧光发射峰。α-CD与HBT-11分子通过多重氢键的作用形成HBT-11/α-CD复合物主要增强HBT-11位于446 nm处酮式异构体的荧光峰,β-CD与HBT-11分子通过主客体相互作用形成HBT-11/β-CD复合物主要对385 nm处烯醇式异构体的荧光发射峰产生增强作用。在CMC之上,由于HBT-11形成聚集体,在507 nm处产生第三个荧光发射峰。α-CD(或β-CD)的加入,解离了HBT-11分子在水溶液中的自组装聚集体,使得其位于507 nm处的荧光发射峰相对减弱,位于385和446 nm处单体的荧光峰发射相对增加。迄今为止,这是第一次报道针对HBT类分子单体的酮式荧光峰的研究。这一工作提供了一种单独调控HBT衍生物两种互变异构体荧光发射的方法,并且为进一步阐释ESIPT类荧光分子的发射机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也为构筑新型具有ESIPT效应的荧光分子材料的提供了新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