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接触是人类语言发展过程中的常见现象,同时也是当今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语言接触是语言演变和发展的原动力之一,语言接触的研究,不仅涉及语言本体的研究,也会涉及到包含在语言接触中的人类文化进程的研究。但是传统的语言接触研究多集中在类型学差异较大的系统之间,对于类型学差异较小的语言接触研究尽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相对较为薄弱。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愈加频繁,语言接触的研究就显得愈加重要和迫切,尤其是普通话和方言这种类型学差异较小的语言之间的接触,日益受到了国内外有关学者的密切关注。本文以笔者的家乡淄博市周村区为方言调研点,以语音为切入点,通过田野调查获取老派周村方言、新派周村方言以及普通话的第一手语料,基于共时角度研究在普通话影响下的周村方言的变化。周村方言属于与普通话差异较小的语音系统,同时与普通话有着频繁的接触,是较为典型的类型学上差异小的语言之间的接触。本文以周村方言和普通话的语音接触为例,探讨方言在普通话影响下的语音变化规律和特点。本文研究的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理论上,语言接触是语言学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和重点,传统的语言接触的重心主要是在语言类型学上差异较大的语言或方言之间,而对于同一语言内部不同方言之间接触的研究还是相对薄弱,而本文就属于此领域的研究。通过对在普通话影响下的新派周村方言进行分析,从而对与普通话差异较小的语言和普通话之间的接触进行研究。二是在实践上,以变异后的周村方言为典型,为今后的周村方言的研究提供了较新的语料。本文从周村方言的语音切入,发掘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对于保护周村文化、探讨方言在当今社会与普通话的协同共生、方言的保护和传承具有一定的价值。语言是交际的重要工具,不同地域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习惯和表达形式,这些独特的表达蕴藏、记录着该地区独有的历史文化。因此对周村方言语音的研究,可以发掘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同时本文从方言新老差异动态地看普通话对方言的影响,能够对语音识别,尤其是方言区人说普通话的识别提供参考,让年轻的周村人在掌握自己家乡话的基础上更容易的掌握普通话的发音技巧,推而广之,对于任何一种方言的推普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根据实地调查语料,借鉴前人在语言接触和普通话和方言接触领域已有的优秀研究成果,以《方言调查字表》3412单字作为认读材料,采集老派周村方言、新派周村方言以及普通话的一手语音材料,通过三者的分析对比,进行数据的归纳和整理,力求较为系统科学地研究周村方言和普通话的对应规律以及接触过程中产生的变异,同时浅析这种变异产生的原因。全文一共包括七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对本文的研究概况、研究缘起(选题原因)、淄博市周村区相关情况以及调查概况进行了简要说明。研究概况包括选题缘由、国内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三个部分。本文以淄博市周村区为方言调查点,因此系统介绍了周村区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人文背景和周村区的方言概况。调查概况部分则对本文的发音人信息、调查程序和研究方法等田野调查基本情况进行了说明。第二部分,对周村方言与普通话的接触现状进行了概述。主要围绕以下三个层面:一是周村方言和普通话接触的主要类型,二是涉及周村方言和普通话之间接触和新派周村方言发生变化的相关理论,三是周村方言在和普通话接触过程中产生变异的情况这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三部分、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则对老派周村方言、新派周村方言以及普通话的第一手语音材料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对比老派周村方言、新派周村方言和普通话三者的声母、韵母和声调系统,探索新派周村方言在普通话影响下产生的变异,并浅析这种变异产生的原因,从而丰富在语言类型学上差异较小的语言之间接触的研究。第六部分,在对上文概括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于周村方言和普通话语音接触的新思考。第七部分是结语,对全文的内容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并反思总结了本文有待改进之处。本文研究发现,在周村方言和普通话的接触过程中,周村方言语音在普通话的影响下发生了变异。从静态角度来看,周村方言在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层面上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其中声调的变化最为直观,其次是声母、韵母。但是周村方言作为独立于普通话的语音系统,仍保持了自身的稳定性,发生变异的字数占总字数的比重并不大,大部分新派周村方言的单字音与老派读音一致,或者在声母、韵母、声调的某几个层面带有了普通话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