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媒介环境学派的空间观为研究核心,用历史分析的方法研究该学派代表人物的思想。论文从媒介环境学派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学术背景出发,追溯了伊尼斯和麦克卢汉两位学术先驱的教育经历和学术背景,然后涉及媒介环境学派中其他研究者,以提出、发展和继承的线索梳理、总结他们的空间观,力图勾勒一个清晰、完整的思想样貌。另外,命题“媒介带有某种偏向”与媒介环境学派空间观息息相关,对该命题的理解有助于深化对媒介环境学派媒介偏向观的认识。论文第二章从媒介环境学派先驱伊尼斯和麦克卢汉出生、成长的国家——加拿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讨论当时的社会背景如何使两位学者形成宏观的、联系的研究视野并将关注点落到技术之上。两人的成长和教育背景为他们日后从不同的学术研究中转向传播学打下基础。学术背景方面,后工业时代的研究对技术的反思,芝加哥学派的城市研究成为媒介环境学派的灵感来源之一。论文的主体是对伊尼斯、麦克卢汉、梅罗维茨和莱文森空间思想的梳理和总结。考虑到伊尼斯和麦克卢汉的重要性,论文将两人的研究经历分为两个阶段,前期伊尼斯是政治经济史的研究学者,而麦克卢汉则专攻英语文学。独特的研究背景使两人后期的传播学研究各具特点,并体现在空间思想上。伊尼斯的空间研究中,将自然的物理空间视为社会关系的容器,并将空间作为媒介分类的标准,认为空间偏向的媒介与政治官僚体制和垄断联系在一起,最终将导致知识垄断。麦克卢汉则将空间从物理的范畴引向了心理感知的范畴,认为人的感知也能产生空间,媒介因为会影响人的感知比率而带有视觉空间的偏向或者声觉空间的偏向,并最终影响大多数人的思维方式。梅罗维茨和莱文森的空间观既有对伊尼斯和麦克卢汉的继承,也有自己的创新。论文最后对媒介环境学的空间观进行了总结,并尝试将其与社会空间理论的标杆之作《空间的生产》中结合起来讨论,探讨两者的共通之处,希望为传播学研究引入一个新的研究视角。随着科技的发展,技术为我们生产了越来越多或真实、或虚拟的空间,如何理解复杂的空间和多空间的重叠是我们将要面对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