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C.S.路易斯是20世纪英国文学界和神学界的重量级人物,他身兼作家、文学批评家和基督教护教学家等多重身份。他批判性地指出,文学批评不能离开客观价值之道,道之不存,批评无根。本文拟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简要勾勒路易斯文学观研究的三个向度——道,阅读和批评。 论文由绪论、三章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绪论部分概述了C.S.路易斯的生平、学术、信仰等基本情况,在梳理国内外学界相关研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S.路易斯是20世纪英国文学界和神学界的重量级人物,他身兼作家、文学批评家和基督教护教学家等多重身份。他批判性地指出,文学批评不能离开客观价值之道,道之不存,批评无根。本文拟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简要勾勒路易斯文学观研究的三个向度——道,阅读和批评。
论文由绪论、三章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绪论部分概述了C.S.路易斯的生平、学术、信仰等基本情况,在梳理国内外学界相关研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论证路易斯文学观研究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第一章阐述C.S.路易斯文学观的根基。从细读《人之废》入手,揭示路易斯所坚持的客观价值之“道”的内涵,指出正是出于对这一不为人类主观意志所宰制的“道”的认可和敬重,路易斯从中引申出了他的文学观。
第二章梳理路易斯的文本阅读观的基本内容。首先,路易斯指出文学文本的语言不仅指向语言之外的现实世界,还指向作者自身之外的公众意识。其次,路易斯认为,只明白文本意义还不够,需要发现作者意图中的意义。再者,路易斯看到文本作为自足的艺术品的重要性,借由细读文本能获得对内在于文本形式且与形式须臾不可分的内容的文学性体验。值得一提的是,路易斯十分重视读者与文本之间阅读关系,提出了仁爱、舍我、相遇等重要概念。
第三章审视路易斯的对文学批评的见解。在路易斯看来,作为阅读延伸的文学批评不应喧宾夺主,而应将读者的眼光引向作品本身。一个好的批评家首先必须是个好读者,批评的源初目的也就是辅助阅读。
C.S.路易斯对客观价值之道、文学批评的理解为当下的中国文学批评界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启发。
其他文献
作为一个出身于犹太移民家庭的知识分子,索尔·贝娄博览群书,具有丰富的历史、哲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知识,将文学艺术与社会直接联系起来,面对战后社会问题迭出、精神危机不断的美国社会,小说家索尔·贝娄感时伤事,以“社会的历史学家”的手笔勾勒出了一副现代美国社会生活的真实画卷。在评论家和记者每每强调他的犹太作家身份时,他曾经予以反驳说:“我写的是美国”。对于他的这种说法,许多人认为他是像绝大多数想要融入美国
本文以魏晋南北朝汉语形容词为研究对象,对《抱朴子内篇》《世说新语》《洛阳伽蓝记》三本语料中的形容词进行穷尽式的梳理,从词类成员构成、句法功能等角度对该时期形容词进行了全面考察。在此基础上,总结魏晋南北朝汉语形容词的特点,并揭示其与上古、近代以及现代汉语形容词的一些共性与差异。 全文分六个部分。 绪论部分主要介绍选题的缘由以及古汉语形容词的研究现状,并对语料价值、语料版本选择、本文研究方法作了简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上古汉语形容词,以《尚书》《论语》《法言》为中心语料,穷尽统计三种语料的形容词,全面考察其构成和句法功能,试图揭示形容词在上古汉语中的情况,并进一步分析上古汉语形容词与中古、近代汉语形容词的异同。 全文由六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绪论。这一部分介绍了选题原因及意义、语料价值,分析了上古汉语形容词以及三种语料的研究现状,交代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并对语料的版本选择进行了说明。 第二部
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起,回指就已经成为语言学界的中心问题之一。尽管国内外学者都对这一语言现象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和探究,但对于回指中的特殊回指现象—概述回指却缺少系统的研究,因此本文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择《人民日报》专版“人民时评”中的100篇新闻评论作为研究语料,基于汉语语篇事实,分析汉语概述回指的界定、类型和特征,先行语与回指语之间复杂的回指关系及其功能。文章共有五部分组成。 绪论部分主要介
现代汉语中存在着一种颇具特色的表达方式“不X也X”,比如“不漂亮也漂亮”。从表面上看,该格式前半段否定了“X”,后半段又肯定了“X”,其实它是一种表达转折义的格式,其在形式上对比鲜明,在语言表达上显示出丰富性和生动性。本文通过收集语料,分析语言事实,主要从五个方面对“不X也X”进行分析和论述。第一章是“不X也X”的构成及句法功能。“不X也X”格式中的“不”用在性质形容词、动词和极少部分名词的前面表
“六书”最早是由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给出定义:“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髓体诘诎,曰月是也。三曰形謦。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授,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然而在具体的训释中,由于“转注”“假借”的观点未能明显
语言生态学是语言学与生态学结合的交叉性学科,重视语言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对于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城镇户外标语处在一定的自然、社会、文化、人群环境以及自身的内部环境中,是城镇形象的窗口,也是语言和人文环境建设的重要载体,在不同生态环境中发挥着不同的功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符合语言生态要求的户外标语,能够提升城镇形象,增强城镇软实力,为实现城镇语言生态和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
自宋元时期戏曲成熟以来,到明代中后期,戏曲进入繁盛期,各类戏曲的刊刻和出版风行一时。收录于《善本戏曲丛刊》第一辑和第二辑的明后期戏曲刻本,是当时戏曲市场繁荣的见证。这些戏曲刻本大多出自安徽、福建等地坊刻,作为当时流行于市井的通俗作品,其中的俗字俯拾皆是。同时,戏曲作品保留大量方俗口语,是最能反映当时时代的语料之一。在当今俗字研究已经相对成熟的情况下,作为俗字研究重要组成部分,戏曲文献的俗字研究尚有
桑塔亚纳是美国自然主义哲学的奠基人。他的《艺术中的理性》从自然与艺术的关系出发思考艺术问题,以“本能”“理性”“美善”三个关键词串连起艺术的缘起、实践(理性)、理想三个基本问题,并揭示了艺术所潜隐的象征智慧。论文以此为重点,深入展开研究。正文分四章。 第一章是桑塔亚纳艺术观的形成。“自然”的宗教意识,启发了他对物质实存性的热切关注;原创的哲学追求,促成了他反形而上学的创新观念;泛化的大自然观,孕
作为二十世纪法国思想文化界独具个性的代表性人物,让-保尔·萨特因其对存在主义思想的贡献,为自己赢得了法国思想史上的一席之地。从存在主义哲学出发,萨特将其哲学思想渗透进文学理论、文学创作之中,由此提出许多独具见解的文论观点。这些文论观点因有其哲学思想作为理论支撑,上升到了哲学层面,因此格外具有思辨意义。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从萨特存在主义哲学与文学的自觉交流关系出发对萨特存在主义思想指导下的文学观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