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民素质提升研究

来源 :中共湖北省委党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xc1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社会经济转型的重要表现,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突破了数十年牢不可破的城乡二元分割,对整个社会结构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它涉及到我国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中国未来的发展。在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过程当中,农民素质提升问题就是一个最为根本的问题。农民素质主要包括农民的体质、知识、技能和品德等方面,体质主要指劳动者的身体与心理健康状况,而知识则是指农民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技能是指劳动者所具有的技术和能力,而品德则是指劳动者所具有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等。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民的知识技能应包括农民根据市场变化应用新知识、新技术进行生产和经营管理的能力。高素质农民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市场经济中最有生机与活力的市场主体。由于新型城镇化进程当中我国政府管理没有任何的经验可循,特别是农民工素质提升,很多问题都是这一问题引起的。农民问题的主要表现是收入问题、就业问题和农民素质问题。因此,采取有效的农民素质教育方式,切实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农民择业和发展农业经济的能力,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认真思考的重大课题,也是“三农”工作的一个重心。现根据很多地区农民素质教育情况的调查,就很多地区农民素质现状及其对策谈几点粗浅的看法。因此在新型城镇化进程当中要注重政府的职能转变,把农村发展纳入整个现代化进程,使社会主义农民素质提升与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同步推进,让亿万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使农民素质与城市居民一样有着完善的提升机制。在新型城镇化进程当中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的现代化道路。  论文第一部分主要是新型城镇化概述。内容主要包括新型城镇化的含义和特点;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历程;提升农民素质提升对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意义。意义包括有利于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有利于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有利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城乡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在目前也有多方面的研究,概况起来组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城乡经济发展的必然阶段,在当前的研究当中新型城镇化主要是指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城镇化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与人们日常生活中单纯从字面理解的意思不同,城镇化,就是指涉及社会方方面面、关系到大至都市,小到农户的产销、合作、互动、和谐的新型社会关系。新型城镇化形式下农民素质提升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同一个新概念,新型城镇化形式下农民素质提升与农民素质提升有着许多相同点也存在不同点。指在农村区域按新型城镇化布局规划所建设的、居住方式与农村产业发展相协调,且具备完善基础设施和社会化公共服务设施的现代化新型农民聚居点。新型城镇化最早2003年提出的,新型城镇化的具体定义和发展模式。在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过程当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协调互动,通过产业发展和科技进步推动产城融合,实现城镇带动的统筹城乡发展和农村文明延续的城镇化。  论文第二部分主要是对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素质现状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当前农民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农民素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问题主要包括农民素质提升目标不明确、农民素质提升意识不强烈、农村政府农民素质提升机制不健全。农民素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主要包括农民保守思想影响、农村教育水平差距大影响农民素质的提高等。农民素质提升目标不明确是指政府对农民素质提升没有明确的目的。在政府管理上,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民素质提升作为一种新制度和新模式,运行时间不长,很多乡镇管理人员对其认识并不清楚。这主要表现在乡镇管理人员对农民素质提升的重要性以及长期性认识不足。从农民自身情况来说,农民自身对新城镇化的发展当中对素质提升不明确,农民素质提升意识不强烈,农民素质提升缓慢。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政府在农民素质提升建设的管理过程当中,很多部门都责任划分不清楚,在多年的农民素质提升改革过程当中,通过系列改革,我国原来的管理体制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目前农民素质提升在管理的过程当中,一般只是一个行政单位进行农民素质提升的管理,一般都是侧重一些技能培训,项目较少。这样就导致管理力量的不足和管理面较小。另外我国政府其他机构在农民素质提升建设和管理的过程当中存在多头管理的局面,责任不清楚,在管理上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国家的教育体制和政策存在弊端。目前政府在很多方面的政策措施限制了外来工子女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第一是体制问题。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上存在一个难以解决的体制难题,即“外来工子弟义务教育谁埋单”的问题。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素质提升缓慢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民自身的问题,农民保守思想对新的提升观念有一定的抵制情绪。  第三部分主要是针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民素质提升策略。其措施主要包括坚持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加强农村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注重各种技能培训;积极推进传统思想观念的改变;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农民思想教育;注重城市优秀文明的引导;加强政府改革力度,建立健全农民素质提升领导机制;加大推动农民素质提升责任机制和激励机制;大力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机制建设;高度重视,完善素质提升制度;摆脱等靠思想,地方自主发展和提升;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农民素质提升。教育是农民素质提升的根本,只有在义务教育的基础得到保障,农民的素质才能得到提升。因此在实际的管理当中要高度重视和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在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过程当中除了注重义务教育之外,还应该加强农民各种技能的培训。在实际的操作过程当中,设立专门农民创业就业培训基地,为农民提供更优质的创业就业的服务平台。把分散在人力和劳动保障、农业、科技、扶贫、建设和群团组织、职工教育的培训资源整合起来,全面开设农民技术技能等级评定和提高创业就业素质课程。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要想有效的提高农民素质必须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因此在实际的工作当中要积极推进传统思想观念的改变。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素质的提升最根本的动力就是在思想价值观念进行改变,注重城市优秀文明的引导,接受先进的教育和学习观念,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当中,必须转变农民思想观念,提高农民素质。
其他文献
随着近年来对基础管理工作的规范化要求的逐步提高,国家烟草专卖局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两个至上”的行业共同价值观及建设“严格规范、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中国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