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额信贷的偿还问题是小额信贷机构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最近十几年,小额信贷的创新机制——小组贷款、动态激励、分期还款、非金融服务在国际小额信贷项目中广泛流行。不少研究表明,小额信贷的创新机制能明显提高小额贷款的还贷率。理论上说,这些机制很好的解决了由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并且,许多国家小额信贷项目的实证研究结果也与理论分析结果相符合。但是,对于小额信贷创新机制应该通过怎样的途径,采取怎样的方式,来影响农户的行为,并提高小额贷款还贷率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一致的答案。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不同,利用这些机制的方式也就多种多样。本文主要讨论中国小额信贷项目应该怎样利用这些机制,来提高小额信贷机构的绩效。通过对中国扶贫基金会贵州省六枝特区小额信贷项目的调查,本文全面分析了影响小额贷款还贷率的各种因素。结果发现贷款金额、小组成员的年龄、从事的行业、性别、民族、婚姻状况等都对小额贷款的还贷率有明显的影响。除了动态激励因素对小额贷款还贷率的影响与我们理论分析的结果相悖之外,其他所有因素对小额贷款还贷率的影响都与我们理论分析的结果相符。这说明小额信贷在中国的发展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某些方面,比如激励机制的设定问题,还存在一些缺陷。本文先建立了一个理论模型,解释贷款金额为什么会具有内生性,并利用工具变量,对内生性问题进行了实证检验。我们的结果发现贷款金额确实存在内生性,这说明小额信贷机构并不是盲目发放贷款,而是按照一定的标准配置贷款。不过,这个标准并没有达到最有效配置贷款的目的,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我们希望小额信贷机构能够在已经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完善机制,提高效率,不断前进,最终成为农户脱贫致富的有效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