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大黄属植物地上生物资源的使用历史比较悠久,开发利用占总资源量1/2的地上生物资源对于大黄的综合开发利用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民间尚有食用大黄地上部位及嫩芽的历史,但是鲜有其地上生物资源的研究报道。本课题通过对其化学成分、药用成分提取工艺研究,最终达到寻找大黄地下部位替代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大黄生物资源的目的。方法:本文主要对川产药用大黄地上部位进行系统研究。研究总体思路是首先对地上部位与地下部位的共有成分蒽醌的含量进行比较,从总体上明确地上生物资源研究的必要。其次通过系统预实验反应其化学大类成分,通过薄层色谱(TLC)及高效液相色谱(HPLC-DAD-ELSD)对其地上与地下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全貌比较,力图寻找其化学成分的共性与差异性,然后采用柱层析方法对其成分分离,获得单体化合物。最后利用P 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联用星点设计(c entral composite design, CCD)效应面法对其蒽醌成分筛选最佳提取工艺,为其提取物工艺研究提供参考,同时基于“一测多评”(QAMS)方法学研究,初步建立大黄地上部位提取物质量控制方法。结果:(1)首次对药用大黄地上部位与地下部位蒽醌含量进行比较研究。实验比较了地上部位与地下部位的游离蒽醌及总蒽醌含量,同时利用HPLC对5种代表性葸醌亦进行含量比较。结果显示大黄地下部位总蒽醌、游离蒽醌总量以及5种代表性蒽醌总量均高于地上部位,但是其地上部位总蒽醌、大黄素、大黄酚含量相对较高,其中总蒽醌、大黄素可分别达到0.05%和0.03%。(2)首次对大黄地上部位化学成分进行初步研究,同时基于系统溶剂法,利用TLC及HPLC-DAD-ELSD对各部位进行成分比对。结果显示地上部位与地下部位成分主要差异集中在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从地上部位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测定和1H-NMR、13C-NMR光谱分析,其中5个化合物结构鉴定为大黄素、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及β-谷甾醇,另外3个化合物为从正丁醇部位中分离得到的差异成分,目前限于实验条件未进行结构鉴定。(3)首次运用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联用星点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 esign, CCD)效应面法,考察各影响因素显著性,筛选出药用大黄地上部位总蒽醌及大黄素提取的最佳工艺,结果显示总蒽醌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67.25%,时间90mmin,料液比28:1;大黄素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85%,时间90min,料液比40:1。(4)首次基于“一测多评”(QAMS)方法学研究,初步建立大黄地上部位提取物质量控制方法。结果显示TLC及指纹图谱可定性鉴别大黄地上部位提取物主要化学成分,紫外分光光度法可定量控制总蒽醌含量,“一测多评法”可方便快捷控制提取物中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酚及大黄素甲醚的含量结论:通过地上与地下部位蒽醌成分研究,明确了地上生物资源可作为药用部位的替代资源的事实。同时对其蒽醌成分提取工艺的研究,为后续提取物工艺提供参考,也为地上部位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依据。利用“一测多评”(QAMS)法和提取物指纹图谱研究控制其质量,该方法准确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大黄地上部位提取物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