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我国“十二五规划”中以“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的目标。“规划”要求加强教育公平,也强调提高教育质量。师资是凝结在教师身上的无形资源。合理分配教师资源有利于学生获得更加平等优质的教育资源;而班级规模也深刻地影响着教育资源的配置。因此,在一个班级中,班级规模和教师工作效率均影响着学生能否获得教育资源,关系到能否达成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
本研究从规模经济理论出发,对上海市三所初中的班级规模和教师工作效率进行调查。教师工作效率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但无外乎两类:内部因素(教师性别、年龄、学历等背景因素)和外部因素(生源、班级、学校等因素)。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班级规模与教师的工作具有相关性,因此本研究在外部因素中选取了班级规模。在众多内部因素中,本研究采用因子分析法,析出影响教师工作效率主要的内部因素,并将各种影响因素分别与教师工作效率进行相关性论证,从而测算各种班级规模下教师工作效率最佳时教师背景需符合的条件。
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及访谈调查法,选取中等水平的初中学校的班级和教师为研究对象,将班级规模分为6个范围:15人以下、15-19人、20-24人、25-29人、30-34人和35人及以上,将教师工作产出分为教师工作的成就感、认可度、团队精神、师生关系等10个细化指标,教师工作投入分为教学管理负荷、班级管理负荷、专业发展负荷等5个细化指标。在研究过程上,本研究先进行教师工作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因子分析与相关分析,再测算各种班级规模下的教师总体的工作效率,最后测算各类教师分别在各种班级规模下的工作效率。
本研究最终得出5点结论。总体而言,25-29人在所调查上海市初中的班级规模处于常规水平,教师在此班级规模下整体的工作效率较好。对各类班级而言:15-19人班级中51岁以上、具有31年及以上教龄和中级职称的主课班主任工作效率最佳;20-24人班级中31-40岁、具有11-20年教龄、本科学历和中级职称的副课非班主任工作效率最佳;25-29人班级中31-40岁、具有3年及以下教龄、研究生学历和高级职称的主课非班主任工作效率最佳;30-34人班级中41-50岁、具有21-30年教龄、研究生学历和高级职称的主课非班主任工作效率最佳。因此,学校、教师和教育主管部门都应各自采取措施,使教师工作效率发挥最佳,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