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宁夏南部黄土区红柳、杞柳、柠条、杨树、山杏、山毛桃、苜蓿等几种主要梯田埂坎植物种的根型及生态可塑性、根长和根量的分布格局、根系营养空间和根系伸展模式进行了重点研究;在梯田农作物和埂坎植物水分竞争最为激烈的5-7月份,对红柳、杞柳、柠条、杨树和苜蓿埂坎-梯田界面的土壤水分进行了观测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研究区的实际情况,讨论了干旱、半干旱黄土区梯田埂坎植物配置的树种选择、配置模式和调控措施等问题,为埂坎林的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根据界面理论和土壤水动力学理论,引入土壤水分相对亏缺值的概念,分析了埂坎植物与梯田界面的水分关系,对几种主要类型的埂坎界面土壤水分进行了数学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水分的相对亏缺程度与距埂坎界面土壤水分进行了数学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水分的相对亏缺程度与距埂坎外缘的距离满足线形关系;几种不同类型的生物埂坎界面土壤水分相对亏缺范围均在2.0m以上,最大达到4.37m.根据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特点,将埂坎界面附近土层分为表层蒸发及作物利用层、中层根系利用性干层和下层土壤水分稳定层3个特征层.结合根系特征、界面附近的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及研究区的综合情况,探讨了干旱、半干旱黄土高原区梯田埂坎植物种的选择、具体配置和调控措施,提出了植物种选择的原则,认为红柳、柠条、杞柳为比较合适的埂坎植物种,山毛桃、山杏、苜蓿应适当发展,杨树不宜作为埂坎造林植物种,并提出了埂坎植物具体配置模式和调控措施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