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促进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贸易和外国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以下简称FDI),对于促进非洲国家的经济的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这方面,来自中国的先进投资和资本进口正在许多非洲国家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已经成为非洲商品的主要消费者,也是许多非洲国家的主要投资者。最近,在国际贸易、FDI流入和其他发展合作方面,中国已成为非洲最大的经济伙伴。中非在国际贸易和投资方面的强大经济关系对非洲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尽管中国和非洲国家之间的贸易和外国直接投资关系有所扩大,但缺乏经验证据来研究中国的贸易和FDI如何对非洲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影响。本文首先研究了中非合作对非洲国家经济增长和工业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与中国的贸易联系和来自中国的投资流入大大改善了非洲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人均增长率。结果进一步表明,中国以更高的贸易和投资流量为形式的经济合作在促进非洲的工业化方面无形中可以发挥关键作用。这表明,来自中国的资本投资被认为是非洲工业化进程的一个刺激因素。此外,能源供应被认为是各国工业增长绩效的一个关键因素。该研究建议,非洲国家的政府和政策制定者必须优先考虑与中国的贸易和投资关系,这对增长和工业化有重大影响。在这方面,应优先考虑先进制造业部门的投资,以扩大非洲大陆的资本存量和工业生产力。最后,进一步发展和扩大能源供应基础设施是至关重要的。本文接下来分别研究了中非投资和贸易对非洲能源强度(定义为生产单位GDP所消耗的能源)、碳强度(定义为生产单位GDP所排放的CO2)和可再生能源的影响。具体地,在研究中非投资贸易对非洲能源强度影响方面,本文基于统一的技术溢出框架构建了一个投资和贸易形成的技术溢出模型。在技术溢出模型基础上,采用固定效应、带工具变量的固定效应模型和系统GMM等估计方法考察了中国对非洲国家的投资和贸易通过技术溢出效应对非洲国家能源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来自中国的技术溢出大大降低非洲国家的能源强度。同时,考虑到技术溢出效应在作用能源强度的过程中可能受技术吸收能力的作用,因此,我们还基于动态面板阈值模型研究了非洲本土的技术吸收能力的变动如何影响技术溢出作用能源强度的结果。结论表明:促进本土的技术吸收能够有助于发挥出投资和贸易渠道形成的技术溢出对能源效率的提升作用。此外,非洲的政府和政策制定者需要减少对能源服务的补贴,这将有可能降低能源强度和促进能源效率。在研究中非投资贸易对碳强度影响方面,本文仍基于统一的技术溢出框架,采用分位数面板模型探讨了1992-2015年期间中非双边贸易关系如何影响碳排放强度。其实证结果表明,与中国的双边贸易关系对非洲国家的碳排放强度具有异质性影响。具体来说,进口与碳强度呈显著负相关。结果在各种规格和分位数分布中是一致的。结果显示,从中国进口的机器和先进技术相对节能,有助于碳减排。此外,分位数回归表明,出口对CO2排放强度的影响是异质的,并且在分位数分布点之间差异很大。此外,经济增长、城市化和能源强度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呈正相关,而外国直接投资则显著减少碳排放。结果证实了大多数规格中收入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和贸易与投资的晕轮效应假说。使用部门碳排放的进一步分析表明,贸易和其他决定因素的影响是异质的,并随排放源的类型而变化。本研究的政策建议是,非洲的政府和政策制定者需要关注能源效率,并使贸易和投资利益最大化,这将提高碳效率和环境可持续性。中国和非洲应继续促进和加强双边贸易关系,并应更加重视贸易质量、低碳技术和环境友好价值链。在这种情况下,"一带一路"倡议为绿色发展和高科技投资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机会。应采取政策激励措施,鼓励发展低碳和高科技产业。本轮最后实证研究了中非投资贸易对非洲可再生能源转型的影响。它试图研究与中国的国际贸易和投资关系如何影响非洲的可再生能源消费。研究中使用了两个可再生能源转型的指标。这两个指标是可再生能源消费在总能源消费中的百分比以及获得清洁能源和技术的人口百分比。采用面板校正标准误差(PCSE)和完全修正普通最小二乘(FMOLS)估计方法。此外,还执行面板因果关系测试以显示变量之间的长期方向关系。估计结果显示,来自中国的进口和投资流入都与非洲的可再生能源转型有正相关。结果进一步显示,经济增长和国内金融标志的发展被认为是促进可再生能源消费的理想选择。小组的因果关系结果还表明,可再生能源消费、中国外国直接投资流入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重大的双向因果关系。这些结果表明,非洲与中国的经济合作在受益于可再生能源技术方面的重要性,这些技术有望在未来几年在"一带一路"倡议(BRI)下扩展。非洲政府需要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鼓励中国在不同的可再生能源领域投资,如太阳能、风能和水能发电领域。此外,健全的宏观经济政策,促进经济增长,股票市场的扩张和促进信贷设施,对于扩大可再生能源投资也同样重要。基于前面的实证分析,本文最后给出了本文的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