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该研究,阐明通督调神针刺法对缺血性中风偏瘫的疗效及作用机理,为其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科学的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纳入的123例患者按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三组:治疗组(通督调神针刺法+基础治疗)41例、常规组(常规针刺+基础治疗)41例和基础组(基础治疗)41例。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针刺督脉穴水沟、神庭、上星、百会、风府、大椎、腰阳关,主穴3-4穴/次,交替选穴,配穴随症加减,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间隔15分钟行针1次,合共14次治疗;(2)常规组:在基础治疗上选用常规针刺治疗,水沟、内关、三阴交、极泉、曲池、环跳、阳陵泉3-4穴/次,交替选穴,配穴随症加减,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间隔15分钟行针1次,合共14次治疗;(3)基础组:基础药物治疗参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会,2005)的方案。康复训练方案主要依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卫生部规划教材《康复医学》第三版制定。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合共14次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Barthel指数法(BI)评价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简化Fugl-Meyer运动评分(FMA)评价运动功能;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价肌张力痉挛程度。结果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治疗前NIHSS、BI、FMA及MAS评分基线一致,具有可比性(P>0.05)。1 NIHSS评分治疗组和常规组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基础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方面,以治疗组最好,常规组次之,基础组最差。2 BI评分治疗组和常规针刺组治疗后B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基础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两两比较,治疗组和常规组及基础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常规组和基础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在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方面,以治疗组最好,常规组次之,基础组最差。3 FMA评分治疗组和常规组治疗后简化FMA评分提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基础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两两比较,基础组和治疗组及常规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和常规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在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方面,以治疗组最好,常规组次之,基础组最差。4 MAs评分通督调神针刺组治疗后M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常规针刺组和基础治疗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两两比较,治疗组和常规组及基础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常规组和基础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中在改善患者肌肉痉挛方面,以治疗组最好,常规组次之,基础组最差。结论通督调神针刺法对于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具有明显的效果,能较快的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缓解肢体痉挛,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加快病情恢复,使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具有良好的推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