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耕地土壤pH时空异质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hkie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pH是评价耕地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对粮食生产安全及土地生产力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中部主要粮食产区之一的湖北省为研究区,将第二次土壤普查和2017年调查采样得到的耕地土壤pH作为研究对象,并基于1980年-2017年间的地形、气象、作物、人为活动等数据,运用数字土壤制图、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理论和方法,借助Arc GIS等软件平台,对耕地土壤pH进行预测,并分析不同行政区、不同耕地利用类型和成土母质下土壤pH的时空变异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耕地土壤pH时空异质性影响因素,以期为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防控耕地土壤酸化提供科学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湖北省1980年和2017年耕地土壤pH值分别介于4.00-9.50和3.70-8.96之间,总体表现为由中南部向东西部逐渐降低的趋势,空间变异性则由中南部向东西部逐渐增大。1980年-2017年期间,耕层土壤强酸性、酸性及弱酸性耕地样点占比呈增长趋势,而中性、弱碱性和碱性耕地样点占比则呈相反趋势;不同耕地利用类型下,水田pH范围由4.20-9.50变为4.00-8.96,下降范围在0.08-0.73个单位之间,平均下降0.20个单位,旱地pH范围由4.00-8.60变为3.70-8.90,下降范围在0.03-1.09个单位之间,平均下降0.24个单位。全省水田pH均值及下降幅度略低于旱地。湖北省近四十年来耕地土壤酸化趋势明显,结合空间尺度做进一步分析。(2)在获取的多源环境变量中,选取14个辅助变量参与耕地土壤pH预测制图建模,这些变量主要来源于气候、地形、作物等成土因素。结果显示各预测方法得到的残差项均具有空间自相关性,说明预测结果存在被空间非平稳性所掩盖的pH局部变异特征。因此将残差项和趋势项相结合,采用随机森林克里格、支持向量机克里格、地理加权回归克里格法得到的两期耕地土壤pH空间分布规律相似,1980年-2017年期间土壤酸化明显,pH降低区域主要在湖北省的东部及北部,超过50%的耕地土壤pH值由弱碱性、中性下降到酸性、强酸性,整体表现为东部酸化程度高于西部,北部酸化程度高于南部。其中,1980年地理加权回归克里格预测精度最高,为该期最佳预测方法,2017年则为随机森林克里格法。(3)分耕地利用类型及区域统计全省耕地土壤酸碱性及酸化面积占比,结果显示:1980年-2017年期间各行政区以中度酸化为主,均倾向于发展为酸性等级更高的土壤,其中武汉市和黄冈市酸性耕地面积增加较多,襄阳市和荆门市则以弱酸性耕地面积增加为主。全省显酸的耕地土壤面积增加了18.5%,主要由中性、弱碱性耕地土壤转变而来。就耕地利用类型来看,水田pH<6.5的耕地面积占比大于旱地,且酸化区的范围更大。由此可知1980年-2017年间湖北省各市耕地土壤已发生不同程度的酸化。(4)分成土母质统计全省耕地土壤酸碱性及酸化面积占比,结果显示:1980年-2017年期间,第四纪黏土沉积物发育的耕地土壤酸化趋势及程度最强,而河湖冲积物发育的耕地土壤酸化趋势及程度则相反,其余各成土母质下耕地土壤酸化趋势及程度均存在一定差异,以中性转为弱酸性为主,酸化程度主要为中度。(5)耕地土壤pH多因子综合模型显示:各因素的总影响程度不一。按影响因素绝对值大小排序,1980年影响耕地土壤pH空间分布的首要因素是农业产出(-0.28),其后依次是气象(-0.25)、农业投入(0.17)、人地压力(-0.11)、地形(0.01);2017年气象(0.24)成为影响耕地土壤pH空间分布主要因素,其后依次是农业产出(0.13)、人地压力(0.05)、地形(-0.05)、农业投入(-0.01)。可见,农业产出和气象条件是影响湖北省耕地土壤pH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6)耕地土壤pH时空异质性多因子综合模型显示:1980年-2017年期间,按影响因素绝对值大小排序,气象(-0.11)是引起湖北省耕地土壤pH时空异质性的首要因素,其后依次是农业投入(-0.07)、农业产出(-0.03)、人地压力(-0.01),表明湖北省土壤pH时空异质性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交互作用产生的综合结果,其中,自然因素主要指高温潮湿多雨的水热条件,人为因素主要指氮磷肥的增施、农田集约化发展、粮棉油的增产和耕地压力的增长。因此,湖北省在耕地土壤管理方面应根据区域水热条件及农业活动,调整耕作方式、控制施肥用量、添加碱性调理剂等,开展酸化土壤的防治工作。
其他文献
学位
现如今,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存在诸多问题,如作业量过多,缺乏层次性,形式单一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作业的价值无法发挥出来,语文教学效益也因此受到影响。基于此,本文就如何解决这类问题,提升语文作业设计质量进行论述。
纳米材料抗病毒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前期研究表明,一些硫化物如硫化银、硫化锌均具有良好的抗病毒效果。然而,其他的硫化物及硫纳米材料是否具有抗病毒效果,目前尚不清楚。本论文在合成硫化亚铁纳米粒子(FeS NPs)及硫量子点(SQDs)的基础上,探究了SQDs的光稳定性,以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为模式病毒,探究了两种功能化纳米材料对PRRSV的抑制效果。1.以明胶、硫化亚铁和硫化钠为原料
基于铜离子的广谱抗菌特性,铜制剂农药已作为柑橘产区重要的采前抗菌药剂广泛使用,效果良好。本研究通过使用不同浓度硫酸铜溶液处理柑橘指状青霉,进行离体、活体和产区贮藏实验,探索硫酸铜对指状青霉的作用机制,验证铜制剂作为柑橘采后贮藏保鲜抗菌制剂的可行性。主要结果如下:1、离体条件下硫酸铜溶液抑制指状青霉的作用机制初探。硫酸铜处理可以明显抑制指状青霉的生理生长,最小抑菌浓度为0.55 g/L。当硫酸铜溶液
棉花纤维是主要的纺织原料,且棉籽含油量高,在我国的经济作物中具有重要地位。棉花是夏季作物,在其生殖发育的关键阶段经常遇到持续的高温天气,这对于棉花雄性生殖器官的发育非常不利,严重时会导致雄性不育。植物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在逆境胁迫响应及生物发育的多个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前期本实验室全面鉴定了棉花的lncRNAs,发现其中有4712个lncR
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是千屈菜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花大色艳,色彩繁多,开花在少花的夏季,是重要的观赏树种。目前有多种紫薇扦插繁育的研究,但有关紫薇扦插一次性成花的研究尚未见报道;组织培养方面,已经建立多种紫薇茎段快繁体系,但紫薇再生的研究报道较少。本试验从扦插、再生两方面入手,探究紫薇扦插生根、移栽成活成花、移栽苗质量评价和紫薇再生,旨在探索扦插一次性成花技术和建立紫薇再
机械铺膜穴播技术可以增温保墒、改善田间水热状况,激发作物增产潜能,在春油菜地区应用广泛。针对实际生产中油菜机械铺膜穴播缺乏穴粒数精确可控的问题,对比分析了不同油菜地膜穴播种植农艺要求,研制了一种油菜正负气压组合式穴播器,采用负压吸种、正压卸种、鸭嘴成穴器膜上打孔穴播方式,实现了油菜1~3粒穴播,为油菜机械化铺膜穴播装备的结构改进和优化提供了参考。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设计了油菜正负气压组合式穴播
意大利青霉菌(Penicillium italicum Wehmer)引起的柑橘青霉病是导致柑橘采后腐烂的一种重要病害。目前对柑橘青霉病的防治仍然以化学杀菌剂为主,甾醇14α-脱甲基化酶抑制剂(DMI)类杀菌剂咪鲜胺是我国防治柑橘青霉病最常用的杀菌剂,但是随着DMI类杀菌剂的广泛使用,意大利青霉菌对该类杀菌剂的抗药性问题日益严峻,因此开展对意大利青霉菌抗药性机制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本论文研究了咪鲜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全球越来越多的人口生活在城市中,人口的集中和经济活动的集聚,增加了城市遭受自然灾害冲击的风险。面对日益加剧的气候变化,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已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以广州市“5·22”特大暴雨为例,从城市公共管理角度检视暴雨内涝的形成机制、具体成因及其实践探索。提出从全流程管理角度来建设韧性城市:一是用韧性城市理念和思想指导城市规划,二是通过全方位新技术协作进行全过程动态治理,三
沭阳如东实验学校秉持"学生快乐成长,教师幸福工作,学校科学发展"的办学宗旨,努力建设"苏北领先,全省一流"的初中名校。办学以来,各项教育工作成绩突出,获得了市领导高度肯定,称我校为"宿迁市初中教育第一品牌"。学校大力建设典范式"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以康承满校长为负责人的"四有"好教师团队,成员涵盖各学科骨干教师。中、青年教师科学搭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