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人口老龄化已经引起广泛关注,人口老龄化不仅直接影响国家养老金收支平衡,更影响各国的经济发展,许多国家为防止人口老龄化的影响进一步恶化,积极地采取应对措施。到2017年1月时,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已经高达16.7%,处于快速老龄化阶段,面临人口老龄化危机特有的巨大挑战。面对老龄化趋势的加剧,中国逐渐开始重视这方面的问题,积极幵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寻找应对之策。本文主要基于效用最大化,以两状态模型为基础,引入国民健康因素,构建比较完善的三状态模型。依据三状态模型,对模型中各个变量进行分析,判断各变量对延迟退休决策的影响程度。除此之外,重点对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的最优退休年龄进行实证研究,以此区别分析不同职业人群的最优退休年龄。并从全国各省市的角度,参照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变化规律,对1990年、2000年、2010年的最优退休年龄分布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最优退休年龄与模型中的通货膨胀率、工资回报率等变量呈正相关关系,而与退休后健康负影响概率、劳动者区分因子呈负相关关系。且进一步分析发现,体力劳动者与脑力劳动者的最优退休年龄倾向明显不同,对于体力劳动者而言,对延迟退休决策的接受力度较低,而对于脑力劳动者而言,延迟退休能大大增加他们的个人效用水平,比较容易接受延迟退休决策,因此体力劳动者的退休年龄应低于脑力劳动者,根据研究结果,最好是1-2岁的差距。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发达的省市,最优退休年龄相对较高,比如北京、上海、天津、浙江以及江苏等,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省市,最优退休年龄一般较低,比如青海、西藏、云南以及贵州等。然后根据研究结果,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建议延迟退休须基于渐进式原则,逐渐缩减男女差异化,并注意分行业分地区进行差异化处理。执行过程中,应制定延迟退休政策实用性的检验程序,加强惠民政策的实施,降低延迟退休给个人带来的负面效应,促进延迟退休政策改革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