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血小板在血栓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活化血小板才能发生粘附、变形、聚集、释放等生物学行为,活化血小板与静息血小板相比,主要其表面糖蛋白发生显著变化,其中最重要的是PAC-1和CD62P。PAC-1是纤维蛋白原受体,通过与纤维蛋白原结合介导血小板的聚集,因此PAC-1形成是血小板聚集的必要条件。CD62P通过介导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与血小板或内皮细胞的粘附、聚集,在血栓形成、炎症反应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血小板活化后其表面CD62P表达增加至15余倍,成为血小板活化的标志物。有资料表明血小板活化与脑血管病关系密切,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管病重要危险因素,其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机制有多种,但还不十分清楚。我们通过观察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程度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旨为探讨活化血小板在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为预防脑梗死的发生及再发、干预脑梗死病程进展寻找新的方法。 方法 一、研究对象 脑梗死组:76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经头CT或MRI检查确诊,均是发病72小时内入院,除外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引起的脑梗死。男39例,女37例,年龄45~74岁,平均61.1±7.8岁。 对照组:53例健康体检者,经头颅CT或MRI检查无脑梗死,男26例,女27例,年龄44~72岁,平均59.3±7.6岁。 所有研究对象无糖尿病、高脂血症,无心、肺、肝、肾疾病,无血液病,无感染,无组织损伤。来院前2周均未用过阿司匹林、抵克立得、潘生丁、肝素等影响血小板的药物。二、研究方法 1.PAC一l、CD62P检测:实验管加入CD61 PerCP、CD62P PE、PAC一1 FITC三种荧光抗体各20 pl及全血5协l,对照管加入CD61 pe‘p、IgGI pE、队e一lFITC三种荧光抗体各20 pl,RGDS 10pl及全血5pl,一定的条件下反应,使血小板被荧光抗体染色,然后用流式细胞仪测定。 2.颈动脉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测:沿颈动脉走向,采用彩色多谱勒超声探测仪对两侧颈动脉自下而上作连续纵、横切面的扫查。仔细检测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有无斑块,斑块的部位、形态、大小、性质。 根据超声检查结果,脑梗死组分为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脑梗死组与不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脑梗死组,对照组分为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对照组与不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对照组。 结果 一、队C一1、CD62P阳性率与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无论伴或不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脑梗死组PAC一1、CD62P阳性率均显著高于相应的对照组;不管在脑梗死组还是对照组中,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组PAC一1、CD62P阳性率显著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且以伴颈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组最高。 二、颈动脉粥样斑块与PAC一1、CD62P阳性率的关系:在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脑梗死组中,有粥样斑块组PAC一1、CD62P阳性率显著增高。 三、颈动脉粥样斑块性质PAC一1、CD62P阳性率的关系:在有颈动脉粥样斑块的脑梗死患者中,伴不稳定斑块的脑梗死组PAC一1、CD62P阳性率显著增高。 结论 本研究表明,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程度增高,伴颈动脉粥样硬化尤其有粥样斑块形成者血小板活化程度更高,进一步比较还表明,血小板活化程度还与粥样斑块性质有关,有不稳定斑块者的血小板活化程度显著高于稳定斑块者。推测活化血小板在伴颈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发病中及梗死后病理生理过程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有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者,尤其有不稳定斑块者,应注意血小板活化程度的监测,若能采用相应的药物,阻断血小板活化,可能是预防脑梗死的发生及再发、干预脑梗死病程进展的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