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比较吻合头静脉和桡神经浅支与非吻合头静脉和桡神经浅支的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临床治疗手软组织缺损的差异性。方法:研究应用显微镜下吻合头静脉及桡神经浅支的营养血管的筋膜皮瓣,转移后修复手部软组织的缺损。将吻合头静脉及桡神经浅支的患者作为治疗组,共有病人32例,男22例,女10例,年龄18~46岁。其中切割伤8例,机器的绞轧伤18例,烧伤后瘢痕挛缩2例,交通事故伤4例。拇指的尺背侧皮肤的缺损12例,拇指的桡背侧皮肤的缺损14例,食指及中指近、中节的皮肤缺损6例,合并有肌腱损伤者20例,合并骨折8例。择期的手术15例,急诊的手术17例。未吻合头静脉及桡神经浅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共有病人34例,男24例,女10例,年龄25-54岁。其中切割伤7例,机器的绞轧伤19例,烧伤后疤痕挛缩3例,交通事故5例。拇指的尺背侧皮肤的缺损15例,拇指的桡背侧皮肤的缺损14例,食指及中指的近、中节的皮肤缺损5例,合并有肌腱损伤者14例,合并骨折10例。择期的手术15例,急症的手术19例。结果:根据皮瓣切取前受区周长、皮瓣移植术后即刻受区周长、术后第3天受区的周长,计算术后皮瓣的肿胀程度。治疗组8例出现明显肿胀,肿胀发生率25%。对照组18例出现明显肿胀,肿胀发生率53%。两组肿胀程度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差异(p=0.0202)。治疗组术后皮瓣肿胀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治疗组7例出现术后皮瓣瘀血,发生率21.9%。对照组17例出现术后皮瓣瘀血,发生率50%。两组皮瓣瘀血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差异(p=0.0176)。治疗组术后皮瓣瘀血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治疗组6例术后皮瓣出现水泡,发生率18.8%。对照组15例术后皮瓣出现水泡,发生率44%。两组术后皮瓣出现水泡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差异(p=0.0270)。治疗组术后皮瓣水泡出现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治疗组经过抗炎、抗凝、抗痉挛治疗,术后7天皮瓣边缘青紫2例,发生率6.25%,拆除缝线后皮瓣血供好转,未发生远端区域坏死。对照组皮瓣边缘青紫14例,边缘坏死12例,皮缘坏死率25.29%,经过扩创缝合或植皮处理后闭合创面。两组皮瓣边缘坏死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的极显著差异(p=0.0002)。治疗组术后皮瓣边缘坏死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治疗组平均住院天数为19.2±4.9天(14-38),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为25.1±5.6天(16-45),两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差异(p=0.000)。治疗组平均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全部病例获1年随访,治疗组皮瓣感觉全部恢复,感觉恢复率100%。对照组皮瓣感觉恢复23例,感觉恢复率67.7%。采用卡方检验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的极显著差异(p=0.0004)。治疗组皮瓣感觉明显优于对照组。采用门诊预约随访,所有患者均获得获1年的随访。用TAM系统评定手功能,治疗组优16例,良12例,可4例,优良率87.5%,对照组优11例,良8例,可9例,差6例,优良率56%,采用卡方检验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差异(p=0.014)。治疗组手功能优良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结论:1、吻合头静脉及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筋膜皮瓣手术并发症少,皮瓣肿胀轻、瘀血少。2、吻合头静脉及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筋膜皮瓣成活率高,不出现皮瓣边缘坏死。3、吻合头静脉及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筋膜皮瓣切取面积及修复范围明显扩大。4、吻合头静脉及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感觉恢复好,是治疗手背、虎口区及手指组织不全的理想皮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