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与标志,是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是发展的主要动力源,它集中体现了国家的综合国力、政府管理能力和国际竞争力。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社会网络化的进一步深入,城市已成为全球竞争中的基本舞台和主角。21世纪不会是某个国家的世纪,而将是城市的世纪,要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城市必须和必然要发挥核心作用,成为21世纪发展的主导力量。不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致力于培育和提高城市竞争力,进而抢占区域乃至全球竞争的制高点。因此,城市竞争力成为管理学、经济学和地理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中国已进入了快速的城市化阶段,2008年,中国的城市化率达到45.7%,城市实力也进一步增强,GDP超过5000亿的有7个,超过1000亿的有88个,但越来越多的城市己面临和即将面临参与国际竞争的压力,因而研究城市竞争力对中国来说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城市竞争力是一个具有明确直观含义却又不易精确把握的概念,现有的城市竞争力研究多侧重于城市自身属性指标,基本没有考虑到城市之间地缘空间和整个城市体系的网络联系结构,缺乏从动态和空间网络结构角度对城市竞争力进行研究,对城市竞争力的形成、运行机制及演化规律还需深入探讨。在全球化浪潮下,城市竞争的空间尺度推向全球,形成一个严密的城市体系,城市体系依据的是其连接的网络性,尤其是高速交通网络的构建和信息网络的普及更加促进了全球城市联系网络的形成,也为社会与经济的全球化和网络化营造了发展基础,网络化的城市体系不仅对个人的生活产生影响,也为城市竞争力的建设进行了结构性的重造。因此,本文基于城市之间多维联系网络提出了城市网络竞争力概念,并围绕城市网络竞争力进行了相应的实证分析。本文的网络不是指互联网,而是指城市之间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所构建的联系网络,“网络竞争力”是指城市在自身的经济实力、社会和谐力、科教创新力和资环支撑力等综合实力的基础上,利用其在城市体系多维联系网络中占据的结构位置,所形成的集散资源、辐射影响、创造财富、改善民生以及最终获取发展红利的能力。
总体说来,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在理论方面,提出了网络竞争力概念和分析框架。本文将城市竞争力放入到城市间多维联系网络中来考虑,不仅考虑了城市自身的属性指标,也考虑到了城市在城市网络中所处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在理论上首次提出了网络竞争力概念,并给出了网络竞争力的分析框架,这是与传统的城市竞争力研究最大区别,丰富和发展了城市竞争力理论。
在方法方面,将社会网络分析(SocialNetworkAnalysis,SNA)方法应用到城市竞争力研究中。本文将社会网络分析应用于城市网络竞争力的评价中,即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城市之间的多维联系网络,用中心性模型测度城市在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使城市竞争力的理论模型更加符合现实情形,可以清晰地揭示影响或推动城市竞争力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此外,本文还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国际贸易网络、科研合作网络和人口迁移网络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
在模型方面,改进了引力模型和声望模型。本文改进了物理学和经济地理学中的经典引力模型,构建了双向引力模型;其次,针对社会网络分析中特征向量中心性模型所存在的理论缺陷和不具有普适性,改进并提出了一个新的声望模型,并将之应用到对网络竞争力的评价中。此外,根据反向最短路思想得到反声望模型--影响力模型,同时发现影响力模型与著名的P-中值问题具有密切的联系,是推广了的P-中值问题。
在实证方面,选取50个城市进行传统竞争力和网络竞争力计算分析。根据设计的网络竞争力研究框架,本文构建了城市传统竞争力指标体系,选取相应的属性指标,首先计算了城市传统竞争力。然后在此基础上,采用50城市之间的高速公路联系网络,构建50城市的竞争引力网络,使用社会网络分析得出50个城市的网络竞争力,并对50城市传统竞争力和网络竞争力使用Arcgis软件进行空间插值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城市传统竞争力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而网络竞争力则综合考虑了城市在城市体系中的结构中心性,从整体看,网络竞争力呈现出明显的以中部城市为中心向四周扩散的态势。最后,本文给出了如何提升网络竞争力的城市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