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军部“内蒙古回教工作”研究

来源 :王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ler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军部“内蒙古回教工作”是其对华回教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破坏中华民族的团结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削弱中国抗战力量。此外,还可以依据内蒙古特殊的战略地位,以内蒙古为中心向中国西北地区进行渗透,企图在中国西北地区建立一条以日本为核心的“防共长廊”。日本军部实施“内蒙古回教工作”共有四个阶段,分别是的构想的开始、实施、扩大和终结阶段。第一是构想阶段。中国的回教民族数量多,分布广,他们所处地理位置一般在极其重要的边疆地区,而且由于历史因素,回汉两族之间矛盾不断、隔阂严重。据此,日本便认为可以通过推出回教政策来更好地帮助其推动东亚政策。日本在进行西进战略时对伊斯兰世界有了初步认识,在构建防共回廊过程中认识到回教工作的重要性。1933年,时任热河省承德特务机关长的松室孝良提出了构建“回回国”构想,关东军根据此构想,开始正式颁布文件,发布对回教工作的方针。第二是实施阶段。伪满洲国成立后,关东军希望进一步向西挺进,在这个过程中借助回教政策在内蒙古西部地区成立了伪蒙疆政权。日本军部成立善邻协会,在其下设立了回民部,实施回民特殊化的政策和工作。同时,日本利用内蒙古地区原有民间宗教组织,将它们合并改组而成西北回教联合会,在该会之下成立学校以及医院,目的就是为了培养教育情报人员和医务人员,辅助日本的军事行动。以上这些机构在日方控制下进行一系列活动,表面上拉拢回族,实际上侵害了广大回民的利益。在经济上,通过双重收购价格,差别化对待回、汉商人,既可以拉拢回民、为进一步挺进西北打下基础;也能煽动回汉民族间的矛盾,加大两民族间的隔阂。第三是扩大阶段。驻蒙军成立后,积极筹划回教政策,将回教工作和西北工作结合起来,以内蒙回族为基点,向中国西北挺进,意图拉拢西北军阀。驻蒙军还多次组织当地回民组成访日调查团,并且创办回民女塾,选择当地青年回教徒,借助他们的身份对普通回民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彰显日本的强大,诱使回民对日本产生崇拜敬慕之情。西北军阀虽然不满国民党政府的统治,但他们最终加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日,并没有被日本人所蛊惑。第四是终结阶段。由于日本的战略转移等因素,军部在整个中国西北地区的回教工作于20世纪40年代走向了式微。军部在内蒙古实施的回教工作,为当地社会和回教徒带来诸多影响,最重要的就是因为人民对日本进行回教工作的反感而激发了他们的国家意识,加强了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除回教工作外,日本还在内蒙古地区进行了喇嘛教工作。通过比较异同点,发现日本当局利用宗教的实质就是借助宗教神学和民间迷信的控制方式为日本的侵略作服务,这种情况下,当地各民族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层面都操控在日方手中,日方得以对内蒙古地区进行长期侵占。日本对于回教徒的笼络怀柔工作,是基于认为回教徒都有“共同的回教意识”和“反共”的思想,而忽略了回教徒在民族和宗教之上的国家意识。因此,除了希望附庸权贵的少部分回教上层人士,大部分回教徒对日本的拉拢并不领情。随着战争推进和扩大,日本在内蒙古其他各项工作也显得力不从心,日本军部的回教工作逐渐走向破产。日本当局利用宗教的本质就是把宗教作为侵略工具,而不是尊重宗教原有的内涵和性质。这样的“宗教”活动,注定得不到教徒的支持。日本入侵中国,使外族入侵的矛盾成为整个中华民族必须面对的主要矛盾。在这种形势下,回族领导人和广大群众反抗日本侵略者,是必然的趋势。
其他文献
学位
环金属铂配合物是一类重要的磷光金属配合物,可用于发光二极管、氧传感器、有机光伏电池、探针以及生物成像等众多领域。配体的结构对配合物的性质有显著影响,因此研究配体结构与配合物性质之间的关系对于发展性能优异的铂配合物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应用意义。2,4-二芳基喹啉类配体可以通过改变两个芳环上取代基的种类和位置共同调控环金属铂配合物的性质,由此可以方便地衍生出系列新型金属铂配合物。然而受限于配体的合成方法,
细胞运动是实现一系列生命活动的基础,例如细胞分化、干细胞归巢和免疫应答。异常细胞运动则会造成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例如哮喘和癌症转移。细胞运动依赖细胞极性的正确建立。运动过程中,细胞会建立由前端和后端结构组成的极性模式。前端和后端结构在形态和功能是存在显著差异,这一差异决定于其上游信号分子和骨架元件的极性分布。此外,不局限于细胞运动,这些极性分子在其他细胞活动或者响应外界信号刺激时也会表现出不对称分布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