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坭—沙湾断裂是一条贯穿珠江三角洲中心部位的北西向大断裂。其北起花都白坭,南至洪奇沥水道,断裂呈束状,影响范围宽约25km,总长约120km。断裂带的存在及其活动性、孕震性是影响珠江三角洲中部区域稳定性的重要不利因素,对该区域的城市规划建设带来了不利影响,甚至对城市安全构成了威胁。
本文在大量收集前人资料,总结以往工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地质地貌、地球物理等方法,研究了白坭—沙湾断裂的展布形态、活动方式、形成演化历史及最新活动性。本次研究,所获得的主要成果及认识如下:
(1)白坭—沙湾断裂是一条宽约25km,长约120km由多条分支断裂(F001-F027)组成的断裂带。其纵贯花都、南海、顺德、南沙、番禺、中山黄圃,沿洪奇沥水道入海。总体走向320°,倾向SW,倾角大约50°~80°。断裂主要发育于云开岩群、白垩系和花岗岩中。构造岩主要为碎裂岩、硅化岩和断层角砾岩,晚期发生硅化、褐铁矿化等蚀变。东涌—黄山鲁断裂(F008)、沙湾断裂(F012)、都宁冈—万倾沙断裂(F014)为其主断面所在。
(2)白坭—沙湾断裂带晚中生代以来至少经历过四次较强烈的活动:第一期的活动表现为张性或张扭性,此期活动产生的构造岩大都受到强烈的硅化或其它类型的热液蚀变;第二期活动发生于古近纪红层沉积之后,为低角度逆冲运动,普遍发育构造角砾岩及碎裂岩;第三期为扭性或压扭性,形成了较为密集的构造片岩及构造透镜体;第四期活动表现为高角度正断层,以断块重力调整为主,活动时间为距今约50万年左右。断裂带内各分支断裂在大的活动期次内因所处的应力环境不同,以及应力场在同一期次活动中又存在不断的调整,所以各断裂的活动特点存在差异,并非完全一致。
(3)白坭—沙湾断裂整体活动性为中等偏上强度,断裂带与周边北西向断裂共同控制了该区域的第四纪沉积及水系的发育。在距今5-6万年时期,珠三角地区曾发生过一次较大规模的构造运动,且白坭—沙湾断裂带在这一时期也处于活跃期。其最近一次较强烈活动切穿了三角层,缺失杏坛段,断距较大(11-20米),可能发生于距今8ka-12ka之间。
(4)白坭—沙湾断裂带可能是本区现代地震活动的主要构造,且由于该区域的断块仍处于调整时期,所以该断裂将继续活动,需做进一步的活动断裂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