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共利益,其利益的归属者和受影响的对象具有不确定性与模糊性,这使得环境在遭受侵害时很难对其进行司法方面的救济,“环境公益诉讼”的产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明确的解决路径,在最近的几年中逐渐引起各方的关注与重视。我国在2012年以立法的形式确认了“公益诉讼制度”,其后又在2017年对《民事诉讼法》中公益诉讼的规定进行了修改,以及在最近几年中颁布的一系列的对于环境公益诉讼的立法和司法解释,如2014年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面加强环境资源审判工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的意见》、2015年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侵权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解释》、2016年通过的《关于深入开展公益诉讼试点问题的意见》,2018年通过的《人民法院审理人民检察院提起公益诉讼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逐步的将环境公益诉讼的概念进行了明确和细化。但是“环境公益诉讼”这一概念毕竟是一个“舶来品”,在我国的发展时间毕竟比较短,相比较而言,美国作为最早确立“环境公益诉讼”的国家,距今已经发展了五十多年的时间,自1970年确立了《清洁空气法》开始,通过一系列的诸如《清洁水法》、《海洋倾废法》、《濒危物种法》等把环境公益诉讼制度逐步明确下来,不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已经形成了较为全面具体的体系,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发展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借鉴对象。中美同为世界上两个经济发展大国,同时也均为资源消耗大国,且美国同我国一样,为了发展工业和我国走过同样的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工业导致环境污染严重的道路,所以美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非常的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本文也正是想要通过比较中美两国在发展环境公益诉讼方面的异同来总结我国发展环境公益诉讼值得反思的地方,同时找到美国环境公益诉讼发展的可借鉴之处,从而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思路。本文共包括五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具体在如下:第一部分:导论,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选取本文的依据,并且阐述了将环境公益诉讼作为研究主体的价值和意义,探讨了来自中外学者关于环境公益诉讼的理解及理论研究状况,还对于本文的脉络结构进行了讨论。第二部分主要讨论了“公共利益”这一概念的来源与本质含义,并且讨论了由此延伸出来的“环境利益”、“公益诉讼”和“环境公益诉讼”之间的关系与联系,从而更加清楚明白的能够对于“环境公益诉讼”这一名词进行界定。同时也讨论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作为公益诉讼与环境民事私益诉讼的区别,从比较中总结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特征。第三部分比较了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与美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在基础理论方面的差距,找出与美国的环境公益诉讼的基础理论如“公共信托”“私人检察总长”以及“私人实施法律”相比,我国的“代表信托”“当事人处分与国家干预相结合原则”以及“鼓励公民诉讼原则”的异同点。同时本部分还分析了中美在环境公益诉讼方面既判力的扩张程度问题,提出了如何打破了既判力范围的桎梏,发挥了环境公益诉讼应有的提高诉讼效率和节约司法资源的作用。第四部分我们着重对中美在环境公益诉讼的具体程序方面进行了比较,通过对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告、被告以及可诉范围进行比较,得出了我国法律对于环境公益诉讼的限制过多,应该突破诉权的限制,扩大环境公益诉讼的适格主体范围,明确环境公益诉讼的原被告以及可诉的事项,从而才能更好的保护环境公共利益的结论。第五部分是本文在对于上文中中美两国在环境公益诉讼的基础理论和具体程序方面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得出了美国环的境公益诉讼可以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并在对我国现行环境公益诉讼在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建议,并且在对二三章两国之间的异同进行总结的前提下,一一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提出了我们需要完善我国的法律体系建设,并且在立足本国国情的基础上对如何发挥诉讼主体作用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最后对于如何扩展环境公益诉讼的既判力的范围进行了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