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九七三年出版的托妮·莫里森的小说《秀拉》在当时的美国文学批评界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它被提名参加一九七五年美国书籍评奖的小说类评选。《秀拉》的故事时间跨度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至黑人民权运动和妇女解放运动高涨的20世纪60年代中期。它描写了同名主人公的成长经历及其生长地区“底层”社区黑人生活的变迁。至今为止,在国内极少有人专门运用精神分析学来分析和研究莫里森的作品,本篇论文运用了拉康精神分析学中的镜像阶段理论来解读《秀拉》这部小说。首先,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是有关人类儿童自我身份建构的一项理论,它本身有着丰富深刻的意义。拉康认为,镜像是自我的开端,是一切想象关系的开始。在随后的生活中,通过一系列与他人的认同,自我逐渐获得了一系列的身份。本文以镜像阶段理论为理论依据,通过对这部作品中的三位黑人女性代表人物的身份、性格及行为方式的全面分析,剖析了秀拉和奈尔在深受种族压迫,性别歧视以及阶级压迫的非人的逆境中寻求自我的艰难历程,指出秀拉通过对祖母夏娃的认同,奈尔通过对好友秀拉的认同而使得“自我”得以形成。秀拉由于寻求自我的方式过于极端及性格原因,最终失败了。而奈尔在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后最终走上了一条理性的寻求自我的道路。奈尔代表了黑人女性的新形象。奈尔的顿悟预示着黑人女性成功寻求自我的希望。本文首先介绍了托妮·莫里森的生平及其作品,然后介绍了《秀拉》这部作品的内容和国内外对该部小说的研究状况。论文第二章介绍了拉康、镜像阶段理论和自我身份的形成。第三章运用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详细分析了秀拉的自我身份形成的过程及其结果。本文第四章运用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详细讨论了奈尔的自我身份形成的过程及其结果。论文第五章为结论。结论部分指出黑人女性只有走理性寻求自我的道路,采用正确的方式,坚持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获得同胞们的支持并与他们一起努力才能真正地获得独立和实现自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