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粉熟化过程中品质特性变化研究

来源 :河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owerofw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明面粉熟化过程品质特性变化规律及前后路粉熟化特性的差异性,本课题以完成籽粒生理熟化的小麦为原料,通过研究新磨制小麦粉在不同熟化期间(0、10、20、30、40、50、60、70、80、90 d)的品质特性变化,确定面粉最佳自然熟化时间;并对不同品种小麦在最佳熟化期的面粉特性进行比较研究,最后本文研究了熟化处理对面粉品质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对熟化过程面粉基本品质特性分析:随熟化时间的延长面粉水分含量、粗蛋白含量、沉降值、溶剂保持力、色度值、黄度值降低;损伤淀粉含量、降落数值、面筋指数、白度、亮度值增大;面筋含量、谷蛋白溶胀指数先增大后降低。各指标在熟化过程中不是线性的增加或降低,大部分会在30~60 d之间出现明显的峰值或低谷。降落数值、面筋指数、亮度值与熟化时间呈显著性正相关。前后路粉熟化期间基本品质指标的变化趋势一样,后路粉色泽、面筋特性不如前路粉。对熟化过程面粉流变学特性分析:随熟化时间的延长面团吸水率先增加后降低,50d最低,形成时间、稳定时间、粉质指数增大,40~50d最大,弱化度先降低后增大,40~50d最低;面糊粘度、衰减值、先降低后增大,40d最大,回生值增大。形成时间、稳定时间、粉质指数、面糊粘度、衰减值、回生值与熟化时间呈显著性正相关,弱化度与熟化时间呈显著性负相关。后路粉吸水率、弱化度高于前路粉,前路粉面糊粘度高于后路粉。对熟化过程面制品品质分析:熟化过程中馒头品质在40~50 d最好,熟化时间对面条品质的影响不大,对面片黄蓝值影响显著。熟化时间对馒头品质的影响极显著,各指标在时间的不同梯度水平上的差异性较大。后路粉麸皮含量多,导致色泽发暗,口感发涩粘牙,前路粉制品色泽白亮,口感好。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得出自然放置40~50 d的面粉品质较好,结合加工企业及面粉厂的效益,初步确定面粉自然熟化时间为40 d。熟化过程中变化最显著的是流变学、色泽、面筋等特性。不同品种小麦在最佳熟化期面粉的水溶物含量、色度值、黄度值、弱化度、弹性、粘结性、回复性及面团损耗因子均比新磨制的低;色泽、面筋特性、面团的粘弹性及面制品品质均高于新磨制的。最佳熟化期的面粉品质会得到很好的改善和提高,小麦品种的差异只体现在变化的幅度不同而已,软麦的色度值下降幅度高达50%,中质麦的糊化特性增长幅度平均在10%,硬质麦的弱化度下降幅度达到25%,面制品的硬度增长幅度达到20%以上。添加20 ppm偶氮甲酰胺、20 ppm葡萄糖氧化酶及37℃热处理1 h的面粉品质与新磨制相比耐发酵能力提高了36%,持气能力提高了1.5%,面团的弹性模量增大,面筋网络结构完全展开,比自然储存40 d的面粉的耐发酵特性及持气能力还高,熟化处理可以很明显的缩短自然熟化时间并达到改善面粉品质的效果。
其他文献
福单3号是湖南继福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以自选自交系Y91为母本,自选自交系E53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单交种。福单3号表现中秆、中迟熟、大穗特性,综合性状优良,品质优,适应性广,
从精品课程建设的内涵出发,体现"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建设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以种植类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实践为基础,从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
粘结托槽技术极大地改善了全带环时期正畸治疗对牙周的损害,但同时引起的牙釉质损害,如釉质脱矿,釉质撕裂等,也愈来愈受到重视。为减少釉质损伤,正畸粘结技术在不断的改进,自酸蚀粘
不同的国家,民族对空间观念的理解各不相同,本文从三个角度系统介绍了跨文化交际中各具特色的空间观念和文化,并专门比较了中美两国空间观念的差异,以期通过对“空间”这一“
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对于专业硕士研究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建立有效的培养模式和寻求科学的途径与方法。本文针对食品工程专业硕士研
目的观察恒上前牙的颜色特性.方法按Vita比色系统,使用ShdeEye齿科用色彩计对312例恒上前牙进行颜色测定.结果A系列占大多数;色相以R2为主;明度以-1最多;男性彩度大于女性,彩
从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基于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为出发点的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结合课程体系,以及产学结合的运行机制、以学生为主体的课业完成保障
颏是人类面部容貌特征之一,从审美角度来看,其是面下1/3的重要美学参考,鼻、唇、颏关系的和谐,是容貌美的重要标志之一。形态良好的颏部,不仅被视为容貌美的一项标志,还象征智慧与魅
本试验采用田间试验分析,通过施用腐熟牛粪、普通烘干鸡粪和日本进口颗粒鸡粪三种有机肥对比试验,研究等价投入不同有机肥对日光温室中黄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
实行微课的人才培养机制,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转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机制,将微课的教学模式下具有优势的学生和人才作为进行高校人才培养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