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经济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然而,市场经济不是万能的,它产生了较大的收入差距,加之政府再分配的调节和公共产品服务没有跟上,导致教育、医疗、就业等社会资源配置不合理,弱势群体生活困难,我们把此称为社会公平问题。社会不公平现象不仅削弱农业的基础地位,而且导致内需不足,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公平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制度缺陷,包括初次分配未能制止非效率因素的参与、再分配未能公平优先,而财政制度的“公共性”和“规范性”不足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调节功能不强也加剧了社会不公平。政治体制改革步伐不快和司法独立化改革缓慢也影响了公民人权的实现和政治权利公平。党和政府已意识到社会公平问题的严重性,并积极着手解决。和谐社会的第二条含义就是“公平正义”,并且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也把“实现社会公平”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公平问题错综复杂,惟有从制度建设入手才能从根本上加以解决。制度具有稳定性和指引性,可以避免政令朝令夕改的弊端,使人们容易适从。当前,我们应从宏观上研究不公平现象的制度根源,从而制定针对性和配套的制度体系,避免盲目行动造成损失。经济方面应健全市场经济的制度体系,初次分配制止非效率,再分配公平优先;政治方面要确保人权、发展民主政治,推进司法独立化改革步伐;文化方面要抓紧培育公民社会和积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方面不仅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还要健全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机制和阶层利益整合机制。从制度的视角出发容易找到社会不公平现象产生的根源,进而可从制度建设入手,通过建立一整套配套的公平制度体系去解决社会公平问题,来构建一个公平合理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