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趣味”一直是美学家们所探讨的美学问题,从“口味”到“审美判断”术语,“趣味”的理论发展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直到十八世纪以来,美学问题的核心成为“审美趣味”。简·奥斯丁作为十八世纪的一位女作家,也是一位可与莎士比亚比肩的女作家,其作品一直经久不衰。这也显示出简·奥斯丁对趣味的见解之独到。一方面,简·奥斯丁认为丰富的趣味能够包容更多偏见;另一方面,她认为趣味能引起人的情感,然而一味地沉浸于情感中则会带来危害。因此,趣味的提高与教育以及实践中的理性反思密切相关。若善感是属于个人的、隐秘的,那么同情则更多地与群体相关。简·奥斯丁的趣味观点背后所强调的是仁慈、同情对于一个稳定社会的重要性。本文主要以简·奥斯丁的《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爱玛》《诺桑觉寺》《劝导》以及《曼斯菲尔德庄园》六部作品为研究文本。内容上共分为五章,第一章先从趣味的内涵切入,无论是从狭义上来说,即审美趣味专门是指艺术的鉴赏力和审美能力;还是从广义上来说,即审美趣味指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体现的审美感受与倾向。这些趣味简·奥斯丁作品中都有涉及,如不同人物对不同的日常活动、自然风景、艺术、文学的审美感受与倾向。本文首先通过梳理不同流派及不同时期的趣味理论的发展,分析简·奥斯丁作品中的趣味观点。除此之外,通过趣味的分类,探讨研究简·奥斯丁作品中的趣味类型,以及简·奥斯丁对不同趣味的情感态度。在十八世纪,趣味一定程度上与风格等同,从文学审美趣味的分类上来说,简·奥斯丁的作品本身就是高雅趣味的体现。因此,第二章会从喜剧艺术和讽刺艺术上探究简·奥斯丁的创作风格。简·奥斯丁通过对不同的喜剧人物的刻画,以及使用言语反讽和情境反讽对于人们由不同趣味所体现出的无知、阿谀、虚伪进行讽刺。正是这种喜剧艺术和反讽艺术使得简·奥斯丁的作品直到现在也受到人们的喜爱。第三章梳理简·奥斯丁作品中涉及到的具体趣味,并分析其作用与意义。一方面,趣味既丰富了人物的形象也促进了人物对话交流和情感交流;另一方面,趣味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因此,在简·奥斯丁的作品中,趣味不可或缺。第四章则是简·奥斯丁作品中的趣味反思,主要涉及:趣味与偏见的关系以及教育对趣味提高的作用。一方面,人们往往由于偏见而狭隘。正是因为丰富的趣味可以破除人们的偏见,让人们以更包容的心态去面对狭隘的人与观点;另一方面,教育与趣味相辅相成。丰富的趣味体现了良好的教育,而不断地接受教育使得趣味也会不断提高。第五章则分析简·奥斯丁作品中趣味与情感的关系及趣味在实践中的理性反思。趣味会引起人们的情感,然而过度的情感会导致利己主义与他人的断裂。因此,简·奥斯丁认为并不是所有趣味都是有利的。正如美学家夏夫茨伯里将趣味分为“自然的趣味”、“好的趣味”与“坏的趣味”。无论是通过自我学习还是良好的教育,趣味都需要在实践中通过理性反思获得与提高。本论文的主旨在通过对不同趣味理论的分析,探讨简·奥斯丁如何通过小说反映趣味的重要性,以及在作品中所揭示的提高趣味的途径与方法。除此之外,在这些趣味观点的背后,简·奥斯丁对趣味、教育、婚姻、家庭及社会之间关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