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经导管封堵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VSD)的疗效,分析VSD的类型与疗效的关系及放弃封堵的原因,室间隔缺损伴膜部瘤样膨出封堵器的合理选择,观察并发症的产生。方法:入选自2004年3月1日至2010年3月10日住院的室间隔缺损患者76例,年龄15-67(28.12±13.92)岁,体重38-78(56.88±9.41)kg,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室间隔缺损大小2.7-12mm,平均6.18mm,距主动脉瓣距离1.2-5.3mm,平均2.68mm。经左心室造影确定VSD位置,其中71例患者进行了经导管封堵治疗。封堵后15 min重复左心室造影检查,观察封堵的即刻效果。所有患者于出院前、术后1、3个月和6个月复查心脏超声和心电图,观察手术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71例中66例封堵成功,成功率达92.96%。KirklinⅡ型封堵成功率达95.45%。膜部瘤样膨出56例,占全组病人的73.68%,均封堵成功。71例中有5例失败,9例出现次要并发症,有房室传导阻滞3例,左前分支阻滞2例,右束支传导阻滞2例,轻度主动脉瓣返流1例,头痛1例,近、中期随访未见不良影响。全组病人无新发的三尖瓣返流,未出现溶血、栓塞、封堵器移位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经导管封堵治疗先心病VSD有效、安全,严格掌握适应症,选择合适的封堵器材及认真熟练的手术操作,是影响手术成功率的重要因素,是预防并发症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