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井孔地震资料的逆时偏移方法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ost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井孔地震技术为研究井附近的地层提供了高分辨率、高信噪比的信息,无论是VSP还是井间地震都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只有对井孔地震资料进行高精度的成像,井孔地震技术才能更好的为生产实践服务;而逆时偏移作为目前公认的最有效的地震资料叠前深度偏移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针对井孔地震资料逆时偏移进行研究意义十分重大,一方面可以通过更有效的成像方法(逆时偏移)实现井孔地震资料的高精度成像,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较小数据量的井孔地震资料对逆时偏移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研究。考虑到RTM的成像优势,结合井孔地震数据的特点,本文对井孔地震资料进行逆时偏移的优点有:(1)可以适用于不同介质条件(TI、VTI、TTI)下的井孔地震资料成像,特别是对于复杂介质的成像;(2)对波动方程没有特殊要求,声波方程和弹性波方程都可以进行RTM;(3)可以对上、下行反射的P波和上、下行反射的P-SV波都可以同时进行成像,不需要对上、下行的反射P波和上、下行的P-SV波进行波场分离,从而避免了波场分离引入的噪音;(4)分别对接收井左右两侧的资料进行成像,对两个成像结果进行拼接的时候两侧同相轴对应很好,不会出现拼接的“接缝”,(5)对井孔地震资料中的广角反射也能进行很好的成像。本文首先分析了井孔地震资料的特征,随后针对井孔地震特殊的观测系统,介绍了逆时偏移的基本原理,分别推导了声波方程和弹性波方程高阶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波场外推公式,讨论了频散、精度、边界条件以及成像条件,并对井孔地震资料RTM的成像优势进行了分析。本文着重分析了井孔地震数据逆时偏移实现过程中的精度的问题,研究了影响成像效果的各种因素及改善成像质量的方法,并进行了各种测试;也针对逆时偏移中存在的计算效率问题进行了简单的研究,给出了不同的计算方案,并对并行算法的效率进行了测试。最后分别对VSP、井间地震的模型和实际资料进行了声波、弹性波RTM试算,得到了满意的效果。
其他文献
由于研究方法和数据的不同,同一区域可能存在多个速度模型,但模型的可靠性如何往往缺乏系统、客观的评估。本研究共分为两大部分。  本研究第一部分利用国家地震台网131个地
凭借其优越的云垂直结构探测能力,云廓线雷达(Cloud Profiling Radar,简称CPR)观测资料作为主要的云识别结果被广泛应用于云属性及垂直结构的研究中。但是由于地表杂波和探测分辨
地震勘探作为地球资源、地质勘探常用且有效的方法之一,广泛应用于石油、天然气的勘测。在地震资料采集过程中,常常会因人为和环境因素影响,导致所获取的地震信号资料夹杂大
学位
地壳中的岩石,存在着不同尺度的缺陷,如各种裂纹、裂缝与断层等等。而引起这些缺陷的因素有很多,如地壳内部的应力变化所引起的岩石的开闭、扩大和缩小,地下水的流入和流出等
中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地震灾害给人民的生命健康及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损失。但由于地震孕育机理的复杂性,地震监测预报仍然是一个世界性科学难题,尚处于探索
摘 要:当下国内不少高等院校对交互设计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交互设计人才供给的速度远远赶不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人才的专业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如何培养专业的交互设计人才成为我国设计教育的一大突破点。本文将通过几个方面探析如何基于社会需求培养高质量的交互设计人才。  关键词:交互设计;交互设计人才;设计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教育;设计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