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交际有两种渠道:语言的和非语言的。非语言交际指的是语言行为以外的所有交际行为。非语言交际在交际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时甚至左右交际的成功与失败。我们中国人常讲的“仪态、举止、谈吐”都属于非语言范畴。在交际中,一个人的仪态和举止所提供的信息量往往大大超过其谈吐所提供的信息量。陈原先生说得好:“人类进行交际最重要的工具当然是语言,但是交际工具决不只是语言。”(陈原,1983:177)研究表明:在面对面交际中,信息的社交内容只有35%是语言行为,其它都是通过非语言行为传递的。非语言交流在教学中的作用是很大的。教师的精神状态,幽默诙谐的语言,生动的表情,形象的手势,都有很大的感染力。它可强化语言教育的效果;增进彼此的感情,创造和谐的关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获取知识;它可以维持课堂秩序,加强教学效果。低年级的教学更需要非语言信号的配合,因为单调、紧张的气氛往往抑制人的智力发挥,而教师的生动表现能缩短学生与教师的心理距离,既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又可以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依恋情绪。关于非语言交际的研究已经引起跨文化交际学界和外语教学界的注意,不少学者开始研究这一问题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一些该方面著作的出版和我国学者发表的有关非语言交际研究的文章对我国非语言交际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目前国内关于非语言交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跨文化交际层面,对于非语言交际和外语教学之间关系的论述尚不够系统,广大教师和学生对于非语言交际在课堂上的作用和地位也不是特别清楚。本文试图从理论和实践上作一些尝试性的研究以期对外语教学提供一些启示,因此作者从2004年9月至2005年元月份观察了东南大学和南京医科大学三个班级(分别为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和护理学专业)300名学生的大学英语课堂,发放了300份问卷调查并且对50名学生和30名老师做了采访并做了数据分析。调查和采访显示:非语言交际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上课注意力集中程度以及课堂参与程度有不同程度的促进和提高;那些使用非语言交际多的老师的课堂明显要比非语言交际使用少的老师的课堂活跃;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充分意识到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性,因而也未曾有意识地使用非语言交际。本文针对我国外语教学的需要,集中介绍了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和环境语,并做了大量的实地课堂观察,从而在理论和实践上探讨了非语言交际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作者期待本论文能对广大的外语教学界的师生在研究、工作、教学和学习上都会有所帮助。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介绍非语言交际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其功能。第二章给出了非语言交际的分类,主要有身势语、副语言、客体语和环境语。第三章介绍的主要是本文的研究方法。第四章主要是对问卷调查和采访的结果进行了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并基于这些结果作了一些讨论。第五章作者从教师的形象、课堂上非语言交际以及跨文化非语言交际三个方面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第六章是文章的结论部分,介绍了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并对将来非语言交际领域的研究方向作了一些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