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增长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必要前提,是国家繁荣稳定的动力源泉,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创造了中国奇迹,成为了世界关注的焦点,当然这也为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素材。怎样合理地解释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产生于一定的制度环境之下,因而我们可以考虑从制度角度来解释这一现象,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制度有了几次重大的变迁,不同时期的经济增长具有不同的特点。文章梳理了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后的各个时期,我国制度变迁的情况。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得到缓慢恢复,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开始了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的全面进步。中国的制度变迁影响着经济的增长,对经济发展表现出深刻的促进作用。制度要素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制度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规则,优化资源配置,协调资源使用者的各方利益,对经济增长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古典经济学家们在进行研究时,几乎没有考虑到制度的影响,或者是将制度看作外生给定的。针对以上这些问题,首先,本文从不同角度构建了包含制度的数理模型:建立包含制度因素的内生增长模型,对经济系统均衡点的存在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此时存在最优经济增长路径,接着还对各个参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比较静态分析;引入制度变迁函数,建立了包含物质生产部门、人力资本部门、技术部门以及制度创新部门的内生增长模型,分析经济增长路径,研究发现,当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以及人力资本存量大于消费者偏好时,经济可以实现正向增长。其次,选取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对制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由于制度是多维的,我们选取了非国有化率、对外开放以及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作为代理制度变量的指标,实证结果表明,非国有化率、对外开放以及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都显著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增长。接下来,我们分别对东部、西部地区的制度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尝试从制度角度揭示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最后,结合研究结论,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