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以长沙地区的大学生为代表,对中国台湾版的廖玲燕社会赞许性反应量表进行修订,使其适合中国大陆文化,并进一步澄清中国大陆文化背景下社会赞许性反应的结构维度。方法:1、利用方差分析检测廖玲燕社会赞许性反应量表的项目是否适合用来测查中国大陆被试的社会赞许性反应。2、采用理论探讨与调查分析相结合,在查阅文献和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确定社会赞许性反应量表的项目内容。3、通过内容分析、频数分析以及好恶度、普遍度、自评度,对项目进行筛选。4、应用探索性因素分析、相关矩阵分析探析共同因子及其内涵,并检验量表的效度。结果:1、用中国台湾版的廖玲燕社会赞许性反应量表测中国大陆被试的社会赞许性反应时,不管被试有没有注意到这三个高频率副词(总是、一定、从不),它们在项目中都没有发生作用。2、用中国台湾版的廖玲燕社会赞许性反应量表测大陆被试的社会赞许性反应时,低频率副词对大陆被试的社会赞许性反应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即负向题中的低频率副词(有时、偶尔)在项目中发生了作用。3、对新修订量表的测量学分析表明:各项目的区分度在可接受范围以内,经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两个共同因子。5、信度良好,内部一致性系数均在0.7以上。6、结构效度理想,达到了规定标准。据项目的筛选过程可知项目的内容效度也不错。结论:1、廖玲燕社会赞许性反应量表的某些好行为,在中国大陆被试看来此行为并没有中国台湾被试认为的那么好。2、廖玲燕社会赞许性反应量表的某些不良行为,在中国大陆被试看来此行为并没有那么中国台湾被试认为的那么坏。3、廖玲燕社会赞许性反应量表中的有些项目不能有效测量到中国大陆被试的社会赞许性反应。4、新修订社会赞许性反应量表的信效度良好。5、新修订社会赞许性反应量表的结构维度应据情境和反应目的评定为自欺或印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