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进入快速转型时期,城市化的进程也突飞猛进,农村涌入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而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弊端,大部分农民工无力把子女带进打工的城市学习、生活,由此催生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大、分布较集中,“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辅导”是其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其在心理上的困难比物质的贫困更严重,笔者主要研究非政府组织参与农村留守儿童的陪伴服务。在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体系中,政府、家庭、学校的支持都不完善,急需社会力量介入,非政府组织具有参与农村留守儿童陪伴服务的必要性。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农村留守儿童陪伴服务,受政府政策引导、非政府组织自身能力、社会和公众认知度等几大因素的影响,主要担任政府和市场失灵的补充者、留守儿童成长的支持者、公民体系的构建者这三个角色。非政府组织参与农村留守儿童陪伴服务,具有灵活度高、资源来源广泛、服务方式多元等优势,也存在组织型态松散,服务内容与服务需求不匹配、缺乏资金和人才等组织发展的基本条件、评估机制不健全,社会认同度低等问题。农家学舍作为一个非政府组织,专注于农村留守儿童陪伴服务并取得了良好的效应,得到省市区和国家的各种表彰和鼓励,项目案例被民政部发文推介。笔者作为农家学舍的负责人,从事农村留守儿童陪伴服务并担任管理者有五年多时间,通过对农家学舍这个非政府组织进行分析,整理其参与农村留守儿童陪伴服务的做法和经验,发现其多方位立体化陪伴,满足留守儿童精神需求、多渠道资金筹措,多层面人员参与,满足组织人财需求、完善评估系统,颗粒化模式项目推广的具体做法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非政府组织参与农村留守儿童陪伴服务中的问题。农家学舍作为一个非政府组织,参与农村留守儿童的陪伴服务,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个人发展、农村人文环境的建设、社会公益平台的建立都有促进推动作用,并且对同样参与农村留守儿童陪伴服务的其他非政府组织具有示范作用。在推动非政府组织更好的参与农村留守儿童陪伴服务方面,笔者从内部和外部的角度,提出建立和完善非政府组织的内部治理机制、加强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的指导监督以及加强多主体合作等建议。笔者希望通过农家学舍经验的推广,鼓励更多的非政府组织参与农村留守儿童陪伴服务,最终促使真正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