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经济全球化已将世界各国紧密联系起来。随着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各国的专业化生产逐步细化到不同的生产环节与工序中,这些工序通过—个个生产链条连接起来,从而建立起各国间的经济联系,并交织成庞大而又错综复杂的国际生产体系。这种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体系的形成是当今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特征,也是国际分工演变的最新进展。在这个体系中,各国因所处的生产环节不同而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和地位。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打开国门,对外实行开放政策,经济得到飞速发展。2001年入世之后,进一步打开国内市场,逐步融入到全球生产体系中。随着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生产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制造业凭借廉价的劳动力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快速发展起来,并在全球加工组装环节上占有一席之地。制造业的发展极大地拉动了我国GDP增长,带动了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并扩大了就业和消费。同时,制造业的异军突起也使得我国的产业结构逐步得到优化。但是,从全球生产链条上来看,我国制造业在具体生产环节上仍处于低附加值环节。长期处于加工组装环节使得我国在国际垂直专业化生产中分获的利益较少,出口中别国创造的价值所占比重较大。此外,产品的核心技术大部分都掌握在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手中,而本国企业的技术革新要依附于这些跨国公司身上,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空间。因此,如何正确地看待我国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如何审视我国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如何理解垂直专业化对我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影响,成为当前我国制造业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从我国制造业的现状入手,利用投入产出技术衡量我国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通过计算我国制造业垂直专业化数额和产业附加值以及两者的弹性系数来说明垂直专业化与我国制造业产业升级之间的关系,并最终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为我国制造业行业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阐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主要就垂直专业化和产业升级分别进行相关文献综述,从概念、动因、度量和经济效应以及对中国垂直专业化的相关研究对垂直专业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从产业结构升级、产业链升级和产业集群升级三个角度对产业升级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此外,还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论文结构以及创新和不足。第二,主要阐述了全球价值链理论、新增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并在这些理论基础上分析了垂直专业化及其对一国经济的影响,以及一国的产业升级路径,以此来为后文的分析作了理论铺垫。第三,测量并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生产的程度,以及中国与别国的产业关联。通过垂直专业化比率(VSS)和前后向联系等指标的计算,得出我国制造业的垂直专业化程度在总体上呈不断加深态势,其中焦炭、石油炼制行业和电子、光学设备行业成为了主导力量;前后关联的行业差异表明电子、光学设备行业是融入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最深的行业;前后关联的国别差异显示了我国与东亚国家之前形成的三角贸易模式正逐步被“欧美——中国——欧美”模式所取代。第四,通过找出我国制造业垂直专业化数额和产业附加值之间的关系以及计算两者之间的弹性系数,分析了我国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对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垂直专业化一方面能够促进我国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另一方面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空间。最后,总结了全文的五点主要结论,并在此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就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提出了五点建议,如重视市场的力量,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推动建立中日韩自贸区,提高企业生产能力和管理能力以及积极开拓新市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