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长期被中国古代画论排斥在外的“应酬画”,尝试对“应酬画”的概念、内涵、产生、发展、功能及其与艺术家风格的对应关系进行深入而全面的论证。 在中国古代画论中存在着将艺术理想化的趋势,这一趋势随着文人介入绘画创作而更加显名,绘画被当作“游于艺”的墨戏,成为艺术家抒情达意的“心画”。但中国古代绘画除了抒情达意外,还有用于探索交流、人情酬酢乃至买卖的功能。白谦慎等学者从“应酬作品”角度分析分析艺术家与社会经济的互动关系,并将抒情达意创作动机以外,旨在应付各种外在的社会关系——或处于维系友情、人情往来、物品交换甚至买卖而创作的作品视为应酬作品。 本文深入分析了应酬画产生的条件和原因,修正了“应酬画”以创作动机为先决条件的概念,从应酬画功能及应酬画风格出发,将画家在应酬交往中创作的绘画称为应酬画,并根据画家应酬方式的不同及应酬画风格的不同,把应酬画区分为探索型应酬画、奉迎型应酬画和应付型应酬画。以清初画家王翚的应酬和交往为个案研究,详尽分析三类应酬画在明末清初历史语境中的发生发展。 探索型应酬画是画家在与志同道合的知交好友的切磋讨论中诞生的,往往具有理论的前瞻型和技法的实验性,风格面貌创新多变。此时“应酬”并只是应付酬酢,其实质是中国古代艺术家集体进行艺术探索的独特形式。 奉迎型应酬画是画家为了获取自身利益而为达官显贵、文化菁英精心创作的画作,能展现画家最成熟的风格;达官显贵、文化菁英为画家带来实际的经济、政治、名誉效益,也展示藏品给画家以开拓视野,是学习提高技法的一大途径。 应付型应酬书画是画家用于买卖或应付他人请托而创作的,随着画家创作动机、心境、应酬对象和应酬场合、社会审美风尚的变化而变化。艺术家因应酬对象、应酬场合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题材和技法,而这些题材和技法已是美术史的经典,通过选择与变异经典达成画家与受画人的交流。 王翚的交往和应酬在明末清初极具代表性,其实应酬画存在于文艺创作的每个时代和每个画家之中,只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同语境和具体画家的不同艺术追求而在美术史中或隐或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