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早产是全世界新生儿死亡的首要原因,尽管相关的诊治技术和辅助检查手段不断发展,存活的早产儿仍会面对各系统发育不良的问题,而脑功能发育问题尤为显著,从轻度神经损伤到严重的智力残疾、癫痫或死亡等。越来越多研究发现,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m,aEEG)通过监测大脑皮层的电活动来评估大脑功能,脑电活动的各项指标随着出生胎龄(gestational age,GA)、日龄的增加而变化,提供了对神经系统疾病有价值的信息,它在早产儿生后脑损伤程度评、诊疗疗效估等具有重要价值。多项研究评价了aEEG评估不同胎龄的早产儿脑电功能的能力,而对咖啡因是否改善早产儿脑电功能方面存在争议。本研究将继续研究aEEG各项指标随胎龄、日龄增长的变化规律,结合早产儿纠正胎龄(postmenstrual age,PMA)42周的头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结果,评估早期aEEG各指标对早产儿脑结构损伤的预测价值,以及探讨咖啡因使用是否改善早产儿脑电功能。【目的】探讨aEEG监测评估早产儿脑电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共189例,为2019年1月1日-2021年2月15日在本院出生,生后1小时内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的新生儿,GA<37周的早产儿169例,排除患有遗传代谢性疾病、先天性畸形、染色体异常、PMA 42周内死亡或资料不全者。根据不同胎龄将早产儿分成三组:A组(GA26~29+6周)16例,B组(GA30~33+6周)64例,C组(GA34~36+6周)89例,每例均行3次(6-10h/次)及以上aEEG监测,首次监测在生后3天内进行,第2次监测在日龄7天时进行,第3次监测在日龄12天时进行,使用咖啡因治疗的早产儿在首日予负荷量咖啡因前2小时即开始监测脑电图,时间6-10h,同期纳入因母亲孕期有高危因素收入院观察三天无任何并发症的足月儿为D组,共20例,在生后3天内行aEEG监测一次,分别用aEEG的背景活动、电压连续性(continuity,Co)、睡眠觉醒周期(sleep-wake Cycling,SWC)、暴发间期(interburst interval,IBI)、下边界振幅(amplitude of the lower border,LB)、带宽(bandwidth,B)及Burdjalov评价系统来评价早产儿脑电功能,所有入组早产儿在PMA 42周时均完善头颅MR检查。采用卡方检验和Fisher精确概率法分析不同胎龄早产儿aEEG各参数的变化规律,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胎龄和aEEG评分、胎龄和暴发间期的相关性,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分析不同日龄早产儿aEEG参数的变化规律,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分析头颅MR正常组和异常组生后3日内aEEG各参数的差异,以及不同日龄aEEG各参数对头颅MR异常的预测价值,采用ROC曲线分析不同日龄aEEG评分对头颅MR异常的预测能力,采用配对t检验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分析使用咖啡因前后2小时的脑电变化情况。【结果】(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共189例,早产儿A、B、C组共169例,其中阴道分娩49例,剖宫产120例,平均GA(32.9±2.5)周,平均出生体重(1883±502)g,使用辅助通气108例,首次aEEG日龄2(1.5,2.8)d;头颅MR正常组30例,头颅MR异常组139例。两组早产儿在GA、出生体重、性别、分娩方式、辅助通气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窒息、母孕期高血压、胎盘胎膜及脐带异常情况差异在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9例早产儿使用咖啡因治疗,排除资料缺陷2例,共纳入17例。同期纳入D组20例,均为母亲孕期有高危因素收入院观察三天无任何并发症的足月儿,顺产出生19例,剖宫产出生1例,平均GA(38.7±2.4)周,平均出生体重(2906±308)g,使用辅助通气0例,首次aEEG日龄1.5(1.1,2.2)d。(2)不同胎龄早产儿aEEG的变化规律:随GA增加,(1)连续性显著增加;(2)SWC阳性率逐渐提高,B组比A组SWC阳性的比例高(54.69%vs.25.00%),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C组比B组SWC阳性的比例高(91.01%vs.54.6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D组比C组SWC阳性的比例高(95.00%vs.91.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8);(3)下边界振幅逐渐增高,振幅<3μV结果显示,随GA增大,比例显著降低,早产儿各组间比较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29);振幅3~5μV结果显示,A组比B组组比例低(56.25%vs.6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4,),C组比B组比例低(44.94%vs.68.75%),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D组比C组比例高(5.00%vs.44.94%),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振幅>5μV结果显示,随GA增大,比例显著增加,各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P=0.000,P=0.001);(4)带宽逐渐变窄,带宽>20μV结果显示,随GA增大,比例显著降低,早产儿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00),D组比C组比例低(0.00%vs.11.23%),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2);15μV<带宽<20μV结果显示,早产儿各组间比较结果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6,P=0.819),D组比C组比例低(10.00%vs.39.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带宽<15μV结果显示,D组比C组比例高(90.00%vs.49.44%),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C组比B组比例高(49.44%vs.17.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A组与B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9);(5)GA与Burdjalov总分存在中度正相关关系(r=0.687,P=0.000);GA与IBI存在中度负相关关系(r=-0.531,P=0.000)。(3)不同日龄早产儿aEEG的变化规律:生后3天内的Burdjalov总分比生后7天时低[7.5(4.5,10.0)vs.8(5.0,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生后7天内的Burdjalov总分比生后12天时低[8(5.0,10.3)vs.9(6.0,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4)aEEG对头颅MR异常的预测价值:头颅MR异常的早产儿生后3天内aEEG的连续性得分、周期性得分、下边界振幅得分、带宽得分以及总得分均低于MR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3天内、7天、12天MR异常组的Burdjalov总分均比MR正常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天内、7天、12天Burdjalov总分对PMA 42天MR异常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中3天内的Burdjalov总分对MR异常的预测价值最高。(5)咖啡因在使用过程中对早产儿的大脑皮层电活动的影响:使用咖啡因后2小时的IBI比使用咖啡因前2小时的IBI短[(10.38±2.93)s vs.(12.74±3.48)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使用咖啡因后2小时的Burdjalov评分比使用咖啡因前2小时的Burdjalov评分高[8(4.5,9.5)vs.8(3.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结论】1.早产儿生后aEEG图形随脑功能逐渐发育有一定的变化规律,随GA增加,电压连续性增加、睡眠-觉醒周期逐渐显著、下边界振幅增高、带宽缩窄等。aEEG可作为早产儿脑电功能发育成熟评估的重要工具。2.随日龄增加,早产儿脑电功能不断成熟,早产儿生后3天内、7天、12天的aEEG评分显著增加。3.早产儿的生后3天内的aEEG检查的Burdjalov总分以及aEEG连续性、周期性、下边界振幅、带宽得分低,提示有脑损伤可能,生后3天内的aEEG监测对PMA42周头颅MR异常的预测价值较生后7天、12天时高,早产儿生后aEEG可作为早产儿早期预测脑结构损伤的重要工具。4.咖啡因在使用过程中增加了早产儿的大脑皮层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