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研究有标记的主动句与被动句的转换关系。研究对象为有标记的主动句与被动句的句法结构转换方式与限制条件,即把字句、“被+把”结构、被字句、“把+被”结构。本文认为汉语主动句与被动句之间存在转换生成关系,因此,论文以转换生成语法中的镜像原则为指导,通过对汉语把字句、被字句的转换规则与限制条件进行描写和解释,探究汉语句法结构之间的转换关系。根据镜像原则对有标记的主动句与被动句转换的分析,我们发现把字句和被字句之间的句法结构转换必须具备或满足三个限制性条件,即作格特征、人称对立性呼应、时态可转换性条件。在作格方面必须存在格变条件或可分裂的动词结构;在人称方面必须满足“自称-他称”的对立性呼应;在时态方面必须有强弱时态的同音转换条件(即“的(?)de(?)得”)。这三个条件分别决定了主被动句转换的三种方式或规则:格变、移位、时态的同音转换。这三种转换方式必须遵循镜像原则才能合格,才能满足特征核查要求和句法匹配要求。全文共分为引言和六章。引言主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对象范围、理论方法,以及语料选择。第一章是主动句与被动句研究综述。自从王力(1943)以“处置式”和“被动式”的名义赋予其特殊地位以来,几乎所有的语法书都将这两种句式单列,加以详细讨论,还出版过不少以此为题的专著,如王还(1956/1987),李珊(1994)。王力的观点,对于国外的汉语句法研究也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以转换生成语法为理论基础的研究,更是沿着他的方向走过一段长长的路程,假设三种句式具有同样的深层结构,通过应用不同的转换规则由衍生过程来产生不同的表层结构。第二章介绍镜像原则。主要说明全文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乔姆斯基(Chomsky1957、1995)、贝壳(Baker1985)都对镜像原则在句法描写中的价值做了分析,都把它作为普遍语法的一项原则。镜像原则是指形态推导和句法推导并行对应(镜像匹配)的一个推导过程。形态推导必须直接平行对应句法推导,反之亦然。即形态和句法分别独立处理,但是必须互相并行对应(reflect)和镜像匹配(match),形成特征核查结果F(π,λ)。镜像原则是语法的一个基本原则(原理),并且能够从语法组织过程的根本方面推导出来的。它把形态学和句法学联系起来,形态过程和句法过程作用于同一语法成分,缩短了词汇结构和句子结构之间的诸种关系的距离。这既有理论价值,也具有现实意义。镜像原则不仅有助于描写语言的各层结构,而且与儿童语言的简易习得性相兼容。第三、四、五章是汉语句法结构的形式描写与语义解释部分。根据镜像原则,主要分析主动句、被动句的句法结构和转换条件:作格、人称、时态。同时也表明了镜像原则在句法分析中的独立地位和价值。第三章是同现结构的转换分析。根据镜像原则中的“分裂假设”,将动补结构V1-V2分裂为V1得-V2;在整个句法结构中也分别有了主语呼应词组和宾语呼应词组。文章着重对领属关系的同现结构、复指关系的同现结构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所谓动补结构实际上是两个简单结构的句法合成结果,这是作格特征的重要证据。作格决定了把字句、被字句的转换方式是结构性变位(即格变)。这里的格变是指“把”和“被”相互配置的层次与顺序。第四章根据镜像原则对把字句进行结构分析。基于镜像原则对把字句进行结构分析,特别是观察到把字句的作格、人称对立性呼应、强时态特征。把字句存在自称和他称的人称对立,体现在领属关系和复指关系同修饰限定关系的差异。这决定了把字句的转换方式是移位转换。第五章根据镜像原则对被动句进行结构分析。我们描写了作格、人称呼应、时态对宾谓句、短被动句、长被动句以及结构转换的限制作用。这三个限制性条件分布决定了被字句的转换方式是格变、移位、时态的同音转换。同音转换“的(?)de(?)得”本质是时态转换,即([T1],[T2])《==》([+T],[-T])《==》(的,得)。这个特征决定了转换方式是强弱时态之间的相互转换。而结构[K2-(n)一[K1-(n)-[V]-(n)-AFF1]-(n)-AFF2]包含了“他称-自称”的人称对立与呼应。这个特征决定了转换方式是人称代词或名词的移位。第六章是全文的结语,对全文的主要观点和理论方法做了概括总结,也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