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到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黑人文学已经从最初单一的文学形式发展成了形式多样的世界文学中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美国黑人民俗现象的描写,在不少美国黑人作家的小说中都出现过,其中,尤以佐拉-尼尔-赫斯顿、托尼·莫里森和艾丽斯·沃克的作品为代表。事实上,她们大量描写美国黑人民俗的意图是向读者、甚至是美国白人主流社会传达一些信息。本论文试图从美国黑人民俗研究的角度出发,对这样一个观点加以论述——赫斯顿、莫里森和沃克这三位美国黑人女作家想通过对本民族民俗现象的描写,以一种特殊而有效的方式来传达对美国黑人民族的激励,同时,也是对自身身份的肯定,以及对种族歧视和社会不平等的强烈抗议。她们的这种做法不同于政治民族主义和经济民族主义,也不同于赖特那种直接以抗议小说的形式来表达抗议的做法。这三位女作家借助本美国黑人民族的民俗和文化传统,表达自己对美国黑人民俗的高度赞扬和热爱并以此来突显美国黑人民族主义,加强黑人群体的自尊自爱、自我肯定和自强,增强黑人群体的凝聚力和团结意识。在美国黑人争取社会平等、提升种族地位的过程中,这三位女作家对黑人民俗现象的描写,无疑是一种指引、一个向导。
根据国内外学者对民俗的定义和理解,本论文把民俗解释为包含多种表现形式,由一定地区一定的群体在日常生活生产中共同创造、共同分享和传承的文化组成部分。本论文把美国黑人民俗界定成一个与美国黑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组成部分,它由美国黑人创造、享有,并且代代相传,其中绝大多数是口口相传。在本论文中,美国黑人民俗被分成了物质民俗(百纳被)、精神民俗(自然崇拜)、口头传统(神话、传说、问答模式、布道),以及美国黑人的方言。至于其社会功能,则主要表现为:教育、心理释放、对社会道德的遵从及文化的一致性。本论文主要以赫斯顿的《他们的眼睛望着上帝》、莫里森的《所罗门之歌》和《宠儿》,以及沃克的《日常家用》为基础展开论述。这几部作品的作者都借用了文学的形式来表达对种族歧视和社会不平等的强烈抗议,同时也反映了美国黑人群体追求自我肯定和自尊自强的强烈愿望。
本论文不但从美国黑人民俗研究的视角来突显三位女作家的创作意图,并且从民俗的角度对文学文本进行分析和研究,突出了文学的文化研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本论文的视角是新颖的。因为本论文涉及到了美国黑人民族的种族提升问题,所以它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