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脉诊能力是非常主观的医师个人技术能力体现。一般脉诊研究,基本分三大类,第一类是从历代古籍医案记载的脉学研究;第二类是用科学定量,机械器具监测脉象作图,以科学的方式进行分析;第三类就是在临床中收集患者确切脉象和现有症状,以及用药疗效,现今主要以此三方式做脉诊研究。但是医生在临证实施脉诊时,确实存在对脉诊操作理论上的感悟与临床手指的感觉结论差异。为解决这一问题,自古以来几乎所有脉学的专著大都加入适当的形象、至数、趋势将脉象完整的描述,使诊断出脉诊的实际情况与知识层面上的理解更为靠近。例如:细脉,如何才是算是细脉。书本中明确描述二十八脉中的细脉为“其细的状如细丝,较显于微”。通过对“形”的描述,明确表明了细的程度,指下也就明朗,再搭配患者的形体的胖瘦赢弱判断是否为正常生理脉象即可对症判别施治,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将古籍医案知识深挖并将其经验传承,同时汲取现代医师的临床经验,融汇整理古今,供给中医脉学诊断新参考。此论文整体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的主题是研究明末清初名医补土大家李中梓先生的生平及行医特色,通过对李中梓时代背景的探讨认识,了解其人重视脉诊临床应用的思想,并根据其流传下来的医案内容参悟当时李氏诊断治疗疾病的过程,以此方式深入研究李氏医案中具有代表性、特色性的诊断、治疗以及用药方面的特点,这些特点也正好生动地反映了其医学思想。课题并扩展到对其医案脉象记录分析,以探究脉诊的特色,比如脉象对于脏腑的全息,其中以一寸口三部定位候十二脏腑为纲,依脉象辨病因病机,再给予对证施治。但先决条件是看患者脉象是否依存有胃气,诚如《内经》说:“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通过获得的脉诊信息,可以预知病情的预后与发展。李中梓将脉诊灵活运用于临床,并记录患者诊疗经过形成系统的医案,第二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参考李中梓的丰富脉诊临床经验,将他流传下来的医案建立数据库,原因是其中医案对病脉的描述详尽且与辨证思想相互辉映,临证更是凭脉用药,十分重视用脉象来辨病因病机。所以我潜心钻研和传承其毕生的脉诊临床诊治经验,从他的医案中觉察到李中梓的个人特色“以脉断证,唯脉是从”,不管是疾病的演变或是临证,都是凭脉开方,可以说是方从证出,证从脉出,用药更是药到病除。而这些医案可以说都是记录相当完备,且记录内容丰富,信息能够直接反应病者发病及病变脉象,全面体现李中梓临证诊断方式,李中梓对脉诊的发展和用药的精炼对后世医家的临床运用及提供参考的价值。为使能够更清晰的、便捷的、直接的、明了的体现出脉象与诊断(证或者病)的对应点,课题并借助使用计算机可视化程序设计软件Visual basic6.0版与数据库Access相互连接制成分析医案与展现的工具,它是一种专门用于存储资料信息的平台,是可以展现李中梓病案的数据库,依据病案记录内容将整个病案分成主诉、脉诊、辨病因病机、辨证思路及处方四大板块,此数据库具有强大的查询功能,可以依据脉象条件查询、脉象与症状查询、证型……等多条件查询,找出相关对应的医案,目的为医者对李中梓的行医模式提供参考,以简捷方式呈现古籍医案,增进读者的阅览兴趣和增强临床行医效果。第三部分是将Access的数据资料复制粘贴于Excel2007以特有的筛选统计方式,展现六部分候病脉象,将病症对应的病因病机,以及病症所属的不同的病脉做出归纳。课题意欲从中抽取李中梓的脉诊精髓,并将其脉象规律做总结,对李中梓在临床应用的有效的治法方药做出结论,最终形成数据库,此数据库的特色是可以无限量的加入医案记录,以及随时删改记录,可根据医者记录病例方式的需求做相应的灵活性改动,如若是用于记录门诊病例则可以据个人看病模式做修改,例如:不同医者辨病因病机的思路不一样,所描述的辅助语句可以做修改或是增补不足之处,也可根据个人喜好更改其背景图案,外观上的加以调整,所以此数据库于门诊或是个人的资料处理是非常实用的。然而李中梓医案数据库,可说是集他个人的医疗经验之大成,若是将这医案数据封包锁定,不掺杂其他医案,就可当做一套其个人医疗技术的阅览,若是参照其治疗经验,无论是脉象参考还是用药方向,可以当做是临床治疗依据。课题还有另一项成果是针对他对二十八脉的认知阐述完整的记录,也是经过了设计编排的小程式;本人认为如此一来可详细了解其对于病脉脉象分布的见解以及主证分析。现今对脉象研究有兴趣的爱好者,虽可以仿照濒湖脉学的方式背诵,或对有脉象专著的古代医家比较耳熟能详,但是道上来的医家名也莫过于王叔和、李时珍……等,对于李中梓认识的也许仅停留在他提出的“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殊不知李中梓也是位脉学专家,本人借此机会将其对二十八脉的阐述录成数据库,对传播和继承脉象诊断略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