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章:本章简要综述了环糊精(CD)及其衍生物在分析化学研究中的新进展,着重阐述了它在分子识别中的应用。介绍了超分子化学的基本概念以及对超分子探针识别检测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进行了阐述。
第二章:本章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β-环糊精(β-CD)、羟乙基-β-环糊精(HE-β-CD)、葡萄糖基-β-环糊精(Glu-β-CD)、磺丁基醚-β-环糊精(SBE-β-CD)、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与酚酞(PP)形成超分子包络物的适宜条件,比较了不同环糊精的包络能力。结果表明:对酚酞的包络能力β-CD>HE-β-CD>HP-β-CD>SβE-β-CD。
第三章: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甲基红、镁试剂、甲基紫与磺丁基醚-β-环糊精的包络作用,详细讨论了影响包络过程的因素,比较了结构相同的不同客体和同一种主体磺丁基醚-β-环糊精的包络能力。并对它们的包络比和包络常数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影响包络过程的主要驱动力是环糊精与客体分子间的尺寸匹配及客体分子的疏水性。空间位阻、静电作用力也影响它们的作用。
第四章:荧光光度法研究羟丙基-β-环糊精、羟乙基-β-环糊精与次甲基蓝的包络作用。结果表明:MB与HP-β-CD、HE-β-CD均形成了1:1的超分子包络物。此外本文对两种超分子体系的包络比和包络常数进行了计算,它们的包络常数分别为7.51×103L-mol-1、1.35x104 L-mol-1。最后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第五章:荧光光度法研究磺丁基醚-β-环糊精.中性红超分子探针识别检测环境中的联苯胺(BD)。本文建立了在pH 2.75的条件下以SBE-β-CD-NR超分子包络物为荧光探针测定痕量BD的新方法。联苯胺的线性范围为2.00x10-8~1.20x10-7mol/L,检出限为2.61×10-8mol/L。该方法具有检出限低、反应快速、稳定性好和操作简单等特点,并用于水样中联苯胺的测定。同时初步探讨了体系的相互作用机理。
第六章: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处理一直是环境科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本章运用超分子包络物做探针,用竞争包络法来识别检测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为了提高超分子探针的识别能力,又对体系进行了进一步优化。结果表明:多种弱相互作用力协同作用环糊精的配位过程,主客体尺寸匹配所决定形成配合物的稳定性。
第七章:结合前几章的研究工作,对有机染料本身的共性以及它们与环糊精及其衍生物作用的共同特点做了探讨。得出一些规律:(1)环糊精及其衍生物能够包络吩噻嗪类有机染料形成主客比为1:1的超分子包络物;(2)与有机污染物的作用表明,影响包络过程的主要驱动力是环糊精与客体分子间的尺寸匹配及客体分子的疏水性。额外的静电作用使彼此间的作用力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