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的诱导分化与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l25158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与目的: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心脏疾病,因其死亡率高及心力衰竭等并发症而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传统的治疗方法仅能减缓或改善心肌梗死的病程,不能使已坏死的心肌细胞再生。近年来,许多动物实验和临床前期试验证实,细胞移植治疗法可增加有功能的心肌细胞的数量,改善心脏功能。干细胞中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stem cells, BMSCs),由于其取材方便、可以体外培养增殖、免疫排斥反应小和无伦理道德问题等优点,正在成为组织工程细胞移植术中理想的种子细胞。本实验旨在探讨体外分离培养BMSCs的方法、BMSCs的定向诱导分化及移植治疗MI的细胞学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内容和方法:(1) BMSCs(?)勺体外分离培养与鉴定:以冲洗法获得4周龄Wistar大鼠胃髓;并以1×107个/ml接种于细胞培养瓶,24小时后首次换液,当细胞铺满培养瓶底80~90%时,再以2×10个/ml的密度进行传代培养。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第3代细胞表面抗原CD29、CD34、CD90(?)勺表达情况对BMSCs进行鉴定。(2)BMSCs体外定向诱导及诱导细胞的鉴定:以5-aza对培养48小时的第3代BMSCs进行诱导,设1μmol/L、5μmol/L、10μmol/L、20μmol/L、50μmol/L诱导浓度,24h换液去除诱导剂。取10μmol/L诱导后培养14、21天的细胞,采用细胞免疫化学检测横纹肌肌动蛋白Actin和缝隙连接蛋白43的表达情况。(3)大鼠心肌梗死模型(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I)的建立:采用开胸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法制作MI大鼠模型,并以心电图、组织切片、TTC染色和心脏外观的变化评价MI模型。(4)移植细胞的标记及MI大鼠心肌内细胞移植:以50μg/ml DAPI标记第3代BMSCs,并调整细胞密度为1×107个/50μL,1小时内将细胞注射入大鼠心肌梗死部位。(5)移植细胞存活与分化的检测及初步治疗效果的观察: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免疫荧光染色的组织切片,判断是否存在同时发蓝色荧光和红色荧光的细胞。通过心电图检测,组织切片观察及毛细血管密度变化评价细胞移植治疗效果。结果:(1)原代培养24小时后即可见少量的圆形细胞贴壁,后逐渐生长呈长梭形纤维样细胞,有集落形成,12天左右第一次传代。传代培养时刚贴壁的细胞呈圆形,很快伸展为短梭形、长梭形及不规则多边形。传代培养的细胞生长曲线近似“S”形,迅速增值时间3-5天,第7天进入平台期。流式细胞术的检测结果是CD29、CD34和CD90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4.8%、3.2%和95.3%(2)比较诱导结果得出最适诱导浓度为10μmol/L,此浓度诱导的细胞形态类似于心肌样细胞。细胞免疫化学显示,诱导细胞阳性表达Actin和CX43。说明诱导后的BMSCs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3)AMI大鼠模型评价:实验组大鼠与对照组大鼠的心电图相比,出现Q波异常和/或ST段抬高(0.2-0.4mV)和/或T波倒置。另外,MI大鼠心肌组织切片观察到:心肌细胞基本结构紊乱,核固缩且染色加深,有的核甚至溶解消失。TTC染色显示梗死部位显白色,正常组织呈深红色。证明了MI模型的制作成功,成功率为65.51%。(4)细胞移植对MI大鼠的治疗效果初步评价:细胞移植3周后心电图检测显示基本恢复正常。HE染色的组织切片中存在核浆比例较大、生长排列方向与肌纤维一致的细胞。实验组中毛细血管密度大于对照组,改善了心脏的供血功能。细胞移植大鼠的组织切片免疫荧光检测,发现存在既发蓝色荧光又发红色荧光的细胞,说明移植的BMSCs在梗死部位存活并定向分化为心肌细胞。结论:大鼠BMSCs适宜体外分离培养、扩增和诱导分化;5-aza诱导BMSCs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表达心肌蛋白Actin和CX43;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可建立稳定的心肌梗死模型;BMSCs移植3周后存活于心肌梗死部位并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改善了大鼠的心脏功能。
其他文献
类固醇激素作为一类典型的内分泌干扰物,因其在环境中普遍存在和较强的内分泌干扰效应,已经成为继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暖之后的第三大环境问题。本文以环境中共存、检出率较高、毒性较大的雌酮(E1)、雌二醇(E2)、雌三醇(E3)、乙炔雌二醇(EE2)、睾酮(T)、雄烯二酮(ADD)、勃地酮(Bold)、诺龙(NDL)、孕酮(Pro)、醋酸甲地孕酮(MA)共10种典型类固醇激素为研究对象,对这10种类固醇
针对甲醇制低碳烯烃工艺(MTO)SAPO-34分子筛寿命极短(≤6h),单一负载改性存在覆盖活性中心、堵塞孔道及负载组分固载性和热稳定性不好等问题,论文提出构造基于微-介孔体系的γ-Al_2O_3/SAPO-34催化剂复合结构,构建不仅有利于较低温度下大幅促进甲醇解离吸附所需的Lewis酸与Bronsted酸(L-B)协同作用环境,创造有利于同时减缓积炭形成速率、减小积炭分子尺寸及抑制副产物生成的
  了解机械损伤甜瓜果实与软化衰老相关的膜脂代谢以及细胞壁代谢特征,探寻其内在机理,为在生产中采取相应的采收和采后贮运措施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用甜瓜品种为金红宝,选
会议
在对光合作用的人工模拟过程中,许多工作集中在对天然光系统Ⅱ中释氧中心(Oxygen Evolving Complex,OEC)的研究.自从发现酪氨酸(Tyr)在氧化水的过程中对电子和质子的转移起到
  为了建立高效稳定的甜瓜叶片再生体系,利用田间和无菌条件下培养的材料分别诱导不定芽,探讨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外植体切割方式、暗培养时间等条件对再生的影响,为利
  甜瓜枯萎病菌属于尖孢镰刀菌甜瓜专化型,该病菌从植株根部入侵,进而在维管束寄生,依靠土壤传播。该病在植株生长过程中均有可能发病,在结瓜中期发病率最高,常常引起植株枯萎死
  厚皮甜瓜在海南高温高湿条件下贮藏易发生果皮长斑、果肉软化和果腐病等,导致采后供应期短。本研究中探索了贝壳粉溶液、不同温度和包装材料处理对厚皮甜瓜采后生理及贮藏
  2013年从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栽培与营养研究室引进国家973计划项目科研成果植物"益生源"生物制剂,结合本院自育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连续2年在黑龙江省农科院园艺分院
蓝桉叶油脚油中含有大量高沸点精油,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由于开发困难,目前还未得到利用。本文针对蓝桉叶油脚油黏度大,所含精油组分沸点高,提取困难等问题,对蓝桉叶油脚油中精油的提取方法、精油组分的分析以及单一组分的分离进行研究。研究内容包括:1. 首次提出采用水溶剂蒸馏法提取蓝桉叶油脚油中的精油,解决普通蒸馏、真空蒸馏操作方式存在的弊端,确定水溶剂蒸馏操作的最佳条件,最终达到:①降低了操作温度;②彻底
  葫芦是西瓜嫁接普遍使用的砧木,国内对砧用葫芦种质资源的收集评价研究尚缺少系统性。对从日本引进和国内搜集的砧用葫芦种质资源进行西瓜枯萎病的抗性鉴定,并评价农艺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