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锦州市是受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危害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自1982年发现首例HFRS病例以来,疫情不断蔓延至全地区。近年来,疫情在大幅度上升回落后又有再次上升趋势,该病流行范围广泛,危害严重,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本研究对锦州市1982-2011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进行分析,掌握其流行规律;并对其发病趋势进行预测研究,从而为制定有效防制措施提供依据。
对象与方法:
1.利用1982-2011年锦州市传染病订正年报表、锦州市人口资料、锦州市及凌海市HFRS监测总结及报表,收集锦州市HFRS地区、季节和人群分布,宿主动物密度、种类构成和带毒率,健康人群抗体水平等流行病学资料。
2.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运用EXCEL、SPSS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采用率、构成比、动态数列进行描述,采用卡方及卡方趋势检验、相关进行比较与相关分析。
3.运用EXCEL软件建立灰色系统GM(1,1)模型预测HFRS发病趋势。
结果:
1.1982-2011年共报告锦州市HFRS病例数4997例,年平均发病率5.60/10万,年平均死亡率0.06/10万,病死率1.06%。
2.锦州市自1982年以来每年都有HFRS发病,1994年起疫情上升,2004年发病率达到最高峰,然后下降,2007年起进入较平稳阶段,2011年发病率略有回升。HFRS疫情季节分布均呈现明显的春季高峰,即3-6月为发病高峰期,但其所占的比例逐渐减小;11月至来年1月为发病小高峰,季节曲线逐渐趋缓。
3.锦州市7个县(市)区均有病例发生。凌海市病例数所占比例逐渐减少;市内3区病例数于2000年前后由近1/4增加至近1/3后趋于稳定;其他3个县病例数在2006-2011年间增加明显,由15%左右增加至1/3。
4.锦州市HFRS各年龄组均有发病,发病以青壮年为主,以30-49岁年龄组构成比例最高;男女性别比为2.73∶1;发病以农民为主,其次是工人、家务及待业、学生、干部职员等,农民、工人、学生、干部职员所占比例逐渐减少,离退人员所占比例逐步增加,家务及待业所占比例明显增加。
5.汉坦病毒PCR检测结果显示病毒类型均为汉城病毒。
6.居民区平均鼠密度为4.10%,始终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野外平均鼠密度为2.81%,优势鼠种由黑线仓鼠、褐家鼠转为黑线姬鼠。居民区与野外鼠密度总体有显著性差异。2006-2011年居民区、野外鼠密度变化均显著,但均无明显上升或下降趋势。居民区鼠带毒率4.77%,鼠带毒指数为0.0442;野外鼠带毒率3.78%,鼠带毒指数0.0326。居民区与野外鼠带毒率总体上无显著性差异,居民区与野外鼠带毒率均无明显上升或下降趋势。
7.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为11.96%。
8.发病率与鼠密度、鼠带毒指数、隐性感染率均无相关性。隐性感染率与鼠密度、鼠带毒指数均无相关性。
9.灰色系统GM(1,1)预测模型为(y(t))=-41.28e-0.59(t-1)+62.59。预测模型精度检验达到1级(好)。锦州市2012年HFRS发病率的预测值为0.30/10万。
结论:
1.锦州市1982-2011年HFRS发病率经历了“低发—上升一下降—平稳低发”四个阶段,发病率曲线起伏较大。疫区类型始终为家鼠型疫区。
2.HFRS疫情春季高峰逐渐减小,季节曲线逐渐趋缓。凌海市病例数所占比例逐渐减少,市内3区病例数增加至近1/3后趋于稳定,其他3个县病例数增加明显。发病以青壮年、男性、农民为主,但农民、工人、学生、干部职员所占比例逐渐减少,离退人员、家务及待业人员所占比例增加。
3.居民区始终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野外优势鼠种由黑线仓鼠、褐家鼠转为黑线姬鼠。除2011年外,居民区鼠密度始终高于野外鼠密度,二者鼠带毒率总体上无显著性差异。居民区与野外鼠密度与鼠带毒率变化趋势均不明显。
4.灰色系统GM(1,1)模型可以应用于HFRS发病率的预测,且结果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