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 Oliv.),系茜草科香果树属的高大落叶乔木,中国特有单种属、孑遗植物,分布范围虽然较广,但多零散生长。由于毁林开荒和乱砍滥伐,加上种子萌发力低,天然更新能力差,因而分布范围逐渐缩减,植株日益减少,大树老树更是罕见,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目前,国内有关该物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繁殖方面,其生物学特性及致濒机制尚缺乏系统的研究。基于此,本研究从生态学、形态解剖学、繁殖生物学等角度对香果树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致濒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旨在为保护该稀有植物制定科学有效的保护策略和复壮措施提供必要的基础资料。主要得到以下几点结论:1.通过对安徽黄山、绩溪清凉峰、金寨天堂寨香果树的调查发现,香果树主要分布在海拔400-1100m的沟谷两侧的阔叶疏林中,单株或数株散生,适生于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空气湿度大,夏无炎热、冬无严寒,需一定光照的地方。香果树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偏低,生态优势度较高,从长远看具有退化趋势。2.香果树的叶为典型异面叶,具有中生植物的特征,是与其生长于山坡、山谷溪沟边次生阔叶林内的环境相适应的。其幼树能耐庇荫,成龄树喜光,为阳性树种。3.香果树是需光发芽树种,在种子发芽过程中无光则不能发芽,变温对发芽有利,适当光照是发芽率高低的决定因素。其胚存在着后熟作用,光照和温度是通过加快胚胎的发育从而加速发芽时间和提高发芽率的。种子潜在萌发率很高,可达92%,而实际萌发率极低,这与在野外调查中发现的香果树实生苗极少的现象是一致的。香果树在自然条件下难以萌发可能是因为其天然群落中石块较多,不利于枯枝落叶的腐殖化,而且郁闭度过高也不利于种子的萌发,其幼苗停留在2子叶期长达3个月,极易受自然环境中不利因素的摧残。4.用香果树的胚作外植体,在MS+6-BA 0.5+IBA 0.5培养基中萌发效果最为理想,不定芽的诱导以MS+KT 1.0+IBA 0.5效果最佳,比较理想的生根培养基是1/2MS+IBA0.5。试管苗移栽最理想的移栽基质是泥炭与珍珠岩(5:1)的混合物。5.保护建议:虽然香果树种子、根、茎都能进行繁殖,但大面积森林砍伐及人为破坏造成适宜其生长的生境缩小,使其自然繁殖率降低,成活树死亡率增高,生境破坏可能是本种致濒危的主要原因。因此,要保护香果树现有资源,减轻对香果树的破坏,对其生长地建立保护片就地保护;现存大树要挂牌保护,可留作母树,以作基因资源;加大宣传力度,真正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加快人工繁育,扩大香果树资源;对于旅游开发、修路等活动中遇到的香果树应进行迁地保护,各树木园、林场、植物园也可以引种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