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耗散结构理论是比利时布鲁塞尔学派领军人物普利高津(I·Prigogine)教授于1969年在一次“理论物理与生物学”的国际会议上,针对非平衡统计物理学的发展,在会议论文《结构、耗散和生命》中正式提出的。这一理论提出后,在自然科学界、哲学界引起了极大反响。1974年普利高津发表了论文《时间、不可逆性和结构》,1977年在获诺贝尔奖时发表了《时间、结构与涨落》的论文演讲,这三篇论文是耗散结构理论的基本文献。耗散结构理论的思想精髓在于提出了形成耗散结构的四个条件:系统的开放性是形成新的有序结构的前提和基本条件;远离平衡态是形成新的有序结构的有利条件;系统内部各要素(组分)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是新的有序结构形成和保持的内在因素;涨落是形成耗散结构的动力要素。耗散结构理论的研究对象是开放系统,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系统,实际上无一不是与周围环境有着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开放系统,因而这一理论涉及范围之广,在科学研究史上是罕见的。这一理论从诞生到现在,在各方面的应用都已取得巨大成果。 耗散结构(Dissipative Structure),是相对于平衡结构而言的。一个远离平衡态的系统,如果是能与外界不断交换物质和能量的“开放系统”,无论是自然界的各种物质系统(如力学的、物理的、化学的、天体的、地学的、生物的、医学的、农学的及各种工程技术系统),还是人类社会经济系统(如历史、哲学、管理、经济等各种社会系统),在外界条件的变化达到一定范围时,即一旦系统的某个参量变化达到一定的阈值时,通过涨落,系统便可能发生突变,即非平衡相变,于是,系统就由原有的混沌无序的混乱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上、空间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由于这种远离平衡态时形成的新的稳定的有序结构是靠不断耗散物质和能量来维持的,所以普利高津把它命名为“耗散结构”。耗散结构是一种远离平衡态的“活”的有序结构,只有与外界不断交换物质和能量才能维持。对于某一区域的社会经济巨系统中的某一个系统而言,只有从外部环境不断引入物质、能量、信息、人才、资金、技术、文化等要素,并将这些要素转化为能被系统所用的负熵,同时不断排出其代谢产物,吐故纳新,才能使系统的总熵不变乃至趋于减小,进而维持、形成新的有序结构。 耗散结构理论成功解释了复杂系统在远离平衡态时出现耗散结构这一自然现象,在物理学、数学、生物学、生态学、地质学、地理学、地球物理学等领域已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现代社会经济高度的物质流和信息化,它的时空有序和自组织表明社会经济巨系统也是一个开放的耗散结构系统,完全可以用耗散结构理论的相关概念和规律开展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自该理论产生至今,它已在经济、文化、军事、城市规划、市场管理等人文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耗散结构理论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和旅游开发领域也得到一定程度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指导效果。 近年来,伴随古镇旅游兴起的是古镇旅游开发热潮的兴起。一部分古镇确因旅游开发而使其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古镇社会经济日益发展。但大多数古镇并没有通过旅游开发而搞活。 本文研究的目的,一是在现有的古镇旅游开发指导理论的基础上,引入一种新的开发指导理论——耗散结构理论,开辟古镇旅游研究的一个新视角,并基于该理论来梳理古镇旅游系统及其开发要素的构成,为古镇旅游的开发提供新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二是应用耗散结构理论指导古镇旅游开发实践,为古镇旅游开发实践提供具有一般指导性的开发模式与方法,从而从根本上通过旅游开发的手段搞活一个古镇。 本文结合耗散结构理论、旅游开发理论以及古镇旅游开发的已有研究成果,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了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古镇旅游开发研究。 第一,相关文献梳理与理论建构。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回顾与评析,从理论上探讨古镇作为一个系统,对其进行旅游开发的本质在于活化古镇,而耗散结构理论正是研究一个系统活力的理论,从而将其作为一种新的古镇旅游开发指导理论与方法加以引入,并将形成耗散结构系统的四个条件:系统的开放性、系统远离平衡态、系统内部各要素(组分)间的非线性协同、系统要素的涨落作为主要理论框架,为下一步研究中提出构建旅游开发中古镇耗散结构系统的方法和模式打下基础。 第二,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基于耗散结构理论,从正反两方面剖析古镇在历史上充满活力和在当今失去活力的原因,对一些古镇通过旅游开发未能搞活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进而对古镇旅游系统进行了构建和要素、结构及功能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古镇旅游耗散结构系统的构建思路,最后就如何通过旅游开发的手段构建古镇旅游耗散结构系统的方法、模式及程序进行了探讨。 第三,以福建武夷山五夫古镇旅游开发为案例,从基本情况与开发现状调查、五夫古镇旅游系统的分析与诊断、开发模式的选择、开发方法的采用等开发全过程贯穿耗散结构理论思想与方法,并从经济发展、社区和谐、文化传承三个标准,地方财政收入增加度、居民人均收入增长度、社区居民的幸福度、居民与游客的融洽度、外来游客满意度、古建民居的完好度、民俗传统的继承度、自然环境优美度等八大指标上对比分析五夫古镇的旅游开发初步成效。通过对五夫古镇旅游开发的研究,验证以耗散结构理论为指导、以旅游开发为手段活化古镇的模式与方法的有效性,并将在今后的开发实践中进一步对已提出的开发方法不断进行充实,对提出的开发模式不断进行完善。 本文是基于耗散结构理论古镇旅游开发的理论阐释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研究。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研究视角创新。古镇作为一个区域社会经济系统,对其进行旅游开发的本质在于活化古镇,而耗散结构理论正是研究一个系统活力的理论,耗散结构是具有生命活力的有序结构,从而将其作为一种新的古镇旅游开发指导理论与方法加以引入。将耗散结构理论引入古镇旅游开发研究领域,从耗散结构理论思想出发来指导古镇旅游开发,为古镇旅游开发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提供了一种新的指导理论与思想。 2.开发理论创新。基于耗散结构理论,对古镇在历史上充满活力的原因和在当今失去活力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对一些古镇通过旅游开发未能搞活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进而对古镇旅游系统进行了构建和要素、结构及功能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古镇旅游耗散结构系统的构建思路,为旅游开发构建耗散结构的古镇旅游系统提出了新的开发指导理论。 3.开发方法与模式创新。应用耗散结构理论的思想精髓,通过旅游开发的手段,打造古镇旅游的耗散结构系统,为旅游开发搞活古镇构建了一套新的开发方法、开发模式和开发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