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红头丽体鱼Vieja synspila(Hubbs,1935)♀×橘色双冠丽鱼Amphilophus citrinellus(Günther,1864)♂杂交子代形态以及染色体核型的研究,解释了杂交子一代同亲本间的遗传关系,以及杂交子一代所体现的杂种优势在观赏鱼方面的应用,并提出了在杂种优势方面观赏鱼与食用鱼侧重点的不同。同时,观察杂交子代性腺发育情况,分析了红头丽体鱼V.synspila(Hubbs,1935)♀×橘色双冠丽鱼A.citrinellus(Gttnther,1864)♂杂交子代不育的原因,并对杂交子代生殖能力评估,提出了杂交子代可育的潜能,以及利用雌性可育的特性进行回交或与慈鲷科其他鱼类杂交的可行性。
1.红头丽体鱼V.synspila(Hubbs,1935)♂×橘色双冠丽鱼A.citrinellus(Günther,1864)♂杂交子代形态学分析观察红头丽体鱼V.synspila(Hubbs,1935)、橘色双冠丽鱼A.citrinellus(Günther,1864)及其杂交子一代,并详细记录其形态特征和内部结构。形态特征又通过可量性状与可数性状两方面进行测量与比较。在可量性状上,研究结果表明:F1在体长/体高、体长/体宽、体高/体宽以及全长与体长的比值中,血鹦鹉与其父本及母本间分别存在显著差异,但父本与母本间无显著差异,这一点同聚类和判别分析的结果是一样的。在尾柄高/尾柄长、头长/眼径以及全长/头长的比值中,三者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但头长/吻长、头长/眼间距的比值,三者间均无显著差异。总体而言,杂交F1(血鹦鹉)体型与亲本差异较大,而亲本间的体型无显著差异,且杂交F1体高/体长的比为0.617,十分接近黄金分割点0.618,具观赏价值。可数性状三者都比较接近,也很稳定;内部结构发现,三者均U胃形,肝胰脏发达。
2.红头丽体鱼V.synspila(Hubbs,1935)♀×橘色双冠丽鱼A.citrinellus(Günther,1864)♂杂交子代核型分析以头肾细胞为材料,采用秋水仙素-低渗-空气干燥法制作染色体标本,研究表明观察红头丽体鱼V.synspila(Hubbs,1935),橘色双冠丽鱼A.citrinellus(Günther,1864)及其杂交子一代的染色体数量均是2n=48,核型公式为是6sm+42stt,NF=54,三者间的核型公式虽然没有区别,但相对长度还存在一些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1号、6号、7号、8号染色体,血鹦鹉与亲本之间无显著差异,但亲本间存在显著差异;2号、5号染色体,血鹦鹉与母本间无显著差异但与父本间存在显著差异,亲本间存在显著差异:3号、4号染色体,血鹦鹉与母本间无显著差异但与父本间存在显著差异,但亲本间无显著差异;9号染色体,血鹦鹉与父本间无显著差异但与母本间存在显著差异,亲本间存在显著差异;10号、15号染色体,血鹦鹉与父本间无显著差异但与母本间存在显著差异,但亲本间无显著差异;剩下的染色体,三者间均无显著差异。杂交子一代有4对染色体是界于双亲之间,4对染色体偏向母本,3对染色体偏向父本。因此推测血鹦鹉杂交很可能既不属于雌核发育也不属于雄核发育,也不是简单的父本母本配子的杂合体,可能有新的组合或变异从而产生新的染色体。 3.F1性腺组织学研究采用传统的石蜡切片法对杂交子一代的性腺进行组织学分析,结果表明:杂交子一代卵巢可以正常发育并排卵,但精巢存在一定问题,大部分精巢属于不完全能育型,只能产生少量的精子,且无法正常变态,另外还发现一例外观为精巢的疑似两性嵌合体。杂交子一代精巢中精子的密度不高,并没有充满精小叶腔或者精细管的迹象,小叶腔中的精子除了细胞核之外,还有细胞质存在。实验中,未观察到完全能育型的精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