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戈莫德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探究性研究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jovin_ch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与内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和生命。AIS后能否进行有效的治疗将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目前对于发病3-4.5小时内的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阿替普酶(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Alteplase,rt PA)作为目前唯一被循证医学证明有效治疗急性脑卒中的溶栓药物,在国内外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然而阻塞的脑动脉再通后,不可避免会出现与rt PA相关的脑再灌注损伤,包括出血转化或占位性脑水肿等。出血性转化的发生机制可能与血管再通、再灌注损伤、侧支循环建立等有关。再灌注损伤往往减弱或抵消溶栓治疗所带来的益处,甚至会导致患者症状的加重。如何解决再灌注损伤问题成为rt PA治疗的关键。免疫炎症反应在AIS病理生理学中占具关键地位。免疫炎症信号参与了缺血后级联反应的的所有阶段。缺血性脑卒中4.5小时内应用rt PA溶栓治疗后,炎症是促进出血转化和血管源性水肿等再灌注损伤重要因素。芬戈莫德(Fingolimod,FTY720)作为鞘氨醇类似物作用于鞘氨醇-1-磷酸受体,在体内经磷酸化后与淋巴细胞表面的S1P受体结合,改变淋巴细胞的迁移,促使淋巴细胞进入淋巴组织,阻止其离开淋巴组织进入周围循环,进而防止这些免疫细胞浸润中枢神经系统(CNS),从而达到免疫抑制的效果。因此,我们假设抑制炎症反应可能将会是有利于急性脑卒中溶栓后再灌注损伤的治疗。前期的动物模型试验及临床验证性试验证明芬戈莫德作为新型免疫调节剂,可以明显减少脑梗死灶的扩大以及脑出血后血肿周围水肿,并对BBB通透性有保护作用,有效改善了患者的预后;然而,对于静脉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AIS患者(首次发病<4.5小时),芬戈莫德早期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不可知。本研究目的在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芬戈莫德治疗对AIS患者的近远期临床结果、主要终点和次要终点等方面的影响,并探讨其安全性。研究方法:我们对发病4.5h内AIS患者进行严格静脉溶栓及口服芬戈莫德适应征评估后,共筛选了47例患者进入本研究,其中阿替普酶治疗组25例作为对照组,阿替普酶联合芬戈莫德治疗组22例为实验组。实验组患者在静脉rt PA溶栓治疗前后,服用芬戈莫德(0.5mg/次,1次/天×3天)。治疗前后所有入组患者应用流式细胞学技术检测循环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CD4+T,CD8+T,CD19+B和CD56+自然杀伤细胞),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NIHSS和m RS评分,通过治疗前后头MRI影像计算梗死体积变化、出血转化率及出血体积,以及观察是否存在不良事件情况,通过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论证通过阿替普酶联合芬戈莫德治疗,是否可以减少AIS患者出血转化及梗死体积,改善临床结果。研究结果:1.口服给予芬戈莫德0.5mg后24小时,联合治疗组患者循环血中CD4+T,CD8+T,CD19+B和CD56+自然杀伤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稳定减少,并且这种下降趋势可以持续到第7天时。而90天时,循环血中这些淋巴细胞亚群均恢复到基线期水平。而对照组患者无淋巴细胞减少。2.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联合治疗组中14例(64%)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管再通,对照组17例(68%)的患者闭塞的血管再通。血管再通率在两组之间没有差别(P=0.77)。3.溶栓治疗前后梗死体积变化:主要终点:静脉溶栓治疗1d后,与基线期比较,联合治疗组患者梗死体积增加量明显小于阿替普酶治疗组(10.1±1.2 vs34.3±10.4ml,P=0.035)。次要终点:溶栓治疗7d时,与基线期比较联合治疗组患者梗死体积明显减小,与阿替普酶治疗组比较有明显差异(-2.3±2.7 vs12.3±3.9ml,P=0.004),甚至小于基线期梗死体积。4.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主要终点:溶栓治疗1d时联合治疗组发生出血转化的例数少于阿替普酶组,8(36%):11(44%)。并且联合治疗组发生出血转化后出血体积明显小于阿替普酶治疗组(2.3±0.7 vs 4.5±1.2ml,P=0.012)。在出血转化程度方面,联合治疗组明显较阿替普酶治疗组轻。联合治疗组中出血转化均为出血性梗死,无脑实质出血患者。而阿替普酶治疗组中有36%患者的出血转化为脑实质血肿,影响了进一步脑梗死治疗。其中1例患者24小时内发生恶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综合征。5.溶栓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变化:主要终点:溶栓治疗1d,联合治疗组患者临床功能改善好于阿替普酶治疗组,NIHSS分值为4(0-8)vs 2(2-8),P=0.021。次要终点:溶栓治疗7d,联合治疗组患者临床功能改善明显好于阿替普酶治疗组,NIHSS分值为2.5(0-7)vs 1(4-5),P=0.008。次要终点:随访90天时,联合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少于较阿替普酶治疗组,联合治疗组m RS分值中0-1分比例(73%)明显高于阿替普酶治疗组(32%),P=0.008。并且4-5分比例明显少于对照组,而2-3分比例两组大致相同。6.并发症和不良事件:两组患者中均未发生死亡、心肌梗死、脑梗死复发。阿替普酶组中有3例患者出现胃肠道出血,而联合治疗组中仅有1例发生了胃肠道出血。两组中均有5例患者发生高于38?C的发热。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例数分别是,阿替普酶组8(33),联合治疗组6(30)。均未发生因不良事件停药及严重不良事件。联合治疗组中疑似肺部感染率为14%和尿路感染率为9%;阿替普酶治疗组中两类感染分别为12%和8%,组间比较P值为1.00,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中均未发生其他常见或特殊不良事件。7.联合治疗组中患者未主诉胸部不适,未发现心律失常或房室传导阻滞。治疗前后血压、心率以及常规实验室检查无明显波动。研究结论芬戈莫德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24小时主要终点指标,包括梗死体积变化,出血转化以及临床结果改善方面,联合治疗优于单纯阿替普酶治疗。阿替普酶与芬戈莫德联合治疗的良好临床效应可能与保护血脑屏障及减少炎症反应有关。并且芬戈莫德治疗患者耐受性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本项研究的局限性在于小样本小,未选用最佳的随机化方法,缺乏平行对照组。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应用芬戈莫德的安全性、免疫调节作用以及对中枢神经系统其他保护作用需要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进行研究评估。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时代、5G时代的到来,物联网、物联网、智能化、大数据,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现代计算机技术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生活中,也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后人口红利时代
目前施工企业的管理、技术以及施工水平并不能满足当下繁荣发展的建筑业,外部环境也不成熟,BIM技术作为管理手段革新的转折点被引进到施工企业的工程管理中.本文首先简要介绍
目的 探讨补肾化痰活血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不育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4月收治的60例PCOS不孕不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开放、绿色、协调、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其中包括共享发展理念。作为一种发展理念,可以从经济、政治、社会、道德等多角度进行解读,从道德的角
目的:探讨实施早期预见性护理对脑出血住院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采取对照研究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1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出血患者15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
海藻糖抑制短暂性缺血诱导的蛋白质聚集的机制研究目的:探讨海藻糖对缺血性脑损害引起的蛋白质聚集的影响,并探索其机制。方法:建立大鼠的短暂性全脑缺血模型以及SH-SY5Y的氧
根据西江梧州近10年发生的5次大洪水,简要分析洪水的天气成因、洪水分类及其影响因素,并总结了做好抗洪抢险工作的7条经验:依靠气象水文预报作决策;领导重视;落实行政首长责任制;各部门
为强化职业教育系统与劳动力市场间的联系,满足不断变化的劳动世界和学习者个性化的需求,德国在2001年引入新的&#39;职业教育+&#39;政策。附加职业资格作为&#39;职业教育+&#3
采用杭州市种猪试验场2010—2015年长白种猪7 582条分娩产仔记录,选择有65胎以上交配产仔记录的种公猪12头,统计分析公母猪间不同交配组合的产仔数发现,有部分公母猪之间的交
目的探讨通过实施健康教育对口腔科住院患者满意度的提升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10~12月收治的口腔科住院患者15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